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220686403821

    “圍師必闕”是孫武在《孫子兵法·軍爭篇》中列舉的用兵打仗八條原則之一.其中的“闕”,通“缺口”的“缺”,“缺口”之意.有的版本中把“必闕”寫作“遺缺”,意思是一樣的,都是強調包圍敵人時要虛留缺口.為什麼勝利唾手可得了,還要給敵人留下逃生之路呢?按常規來說,這是不可思議的.然而,如果仔細想一想,便不難理解孫子這一主張的奧妙之所在.通常,無論在野戰陣地還是在城寨防守作戰中,面臨被圍境地的敵人,很可能出現三種想法,一是投降,二是死戰,大多數則是第三種:觀望,聽命於指揮官.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四面合圍敵人,就可能促使敵軍指揮官下定拼個魚死網破的決心.相反,如果故意留一個缺口,就可能使敵軍指揮官在逃跑還是死戰之間搖擺不定,同時也使得敵軍士兵鬥志渙散.更重要的是,虛留缺口並非放任不管,而是要在敵人逃跑的必經之地預設埋伏,使敵人在倉促逃跑過程中陷入埋伏圈中.特別是圍困堅守城堡的敵人,一旦敵人棄城而逃,便可免去攻城之苦,在野戰戰場上徹底消滅敵軍.相比之下,與逃竄之敵作戰的難度顯然要比與死戰之敵作戰要小得多,代價也會少得多.稍微有頭腦的將領都能算過這個賬來,所以“圍師必闕”是歷代戰將常用的一個戰法.成吉思汗之所以能夠率領他的騎兵在東方戰場上所向披靡,無論是野戰還是摧城拔寨,幾乎攻而必克,重要原因之一,就在於他多次採用了“圍師必闕”之計,經常將守城部隊誘出城堡,消滅在廣闊而便於機動的野外戰場.實際上,“圍師必闕”既是一種戰法,更是一種思維方法.其核心是要求人們處理事情時要掌握分寸,留有餘地,話不要說得太滿,事不要做得太絕,給對方或矛盾產生變化的空間和時間,如果超過了一定的限度往往就會適得其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李欣冉,我愛你”是什麼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