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君名盡風華

    中國的諸侯王制度,大致經過這麼幾個時期:

    1.第一個時期是在商周時期實行分封制,當時的諸侯王是有封地,有實權的!他們往往是天子的親信子弟,功臣名將,比如當時的齊王姜子牙等。

    2.第二個階段是到了漢朝以後。漢朝實行郡國並行制,所以諸侯國之間的領土面積變得非常小,類似於我們現在的特別行政區!在西周時期分封出去的土地並不是周天子所有的,西周的分封制類似於現在的邦聯制度,周天子只是天下共主,就像堯舜禹那樣,我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而在漢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所以諸侯王的權利得到了大大的削弱,而且普遍分封的都是劉姓諸侯。

    3.第三個階段是漢朝以後清朝之前這一段時間。這段時間內諸如唐朝,宋朝明朝也有許多諸侯王,不如稱他們為藩王更合適。他們受封之後已經沒有了具體的行政權,他們的封地內會有朝廷直接派官吏進行治理,他們的主要任務就是收取當地的賦稅,自己留一點,還有一部分要上交國家!而這段時間內他們,不具備任何決策權和行政權,更沒有自己的軍隊,也沒有自己製造的貨幣,其自主能力大大降低。(唐朝的藩鎮制度除外,他們並不是分封的王爺,而是地方大員。)

    4.第四個階段是清朝。在清朝親王的權利已經基本上被削沒了,可以認真地說清朝的親王是生活的最慘的一個人。清朝親王的一生沒有皇帝的特別允許是不能夠出京城一步的,也就是說,如果皇帝不派他們出去巡查的話,他們一輩子也只能在京城四九城裡轉了!而且清朝以前分封的諸侯王,一般都是以當地地區的名字來封王,比如代王劉恆、昌邑王劉賀、燕王朱棣等。但到了清朝一般是以一個比較吉祥的字來封王,比如恭親王,慶親王等。實際上就是明擺的告訴他們:你們就是個榮譽稱號,並不具有任何實際權利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些關於紅玫瑰的詩詞或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