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磨牙棒

    大家最早接觸小品這種娛樂形式是在春晚上,透過一個簡單的舞臺和簡單的演繹就能把人逗的不行。於是那些年的舞臺上的優秀小品層出不窮,大家熟知的小品演員趙麗蓉和鞏漢林、朱時茂和陳佩斯、黃宏和宋丹丹、趙本山和範偉。這些演出都成了每年大家的期待。

    這些前輩陸續退出舞臺,讓很多觀眾都失去了收看春晚的想法。

    後來,新的面孔出現在春晚,其中的代表是沈騰和馬麗、賈玲。

    這個時候小品的形式和表演還都在各自的內容裡發光,觀眾也樂於看到新鮮的面孔。

    但是,隨著喜劇型別的電視節目出現,讓喜劇演員的創作受到了很大的壓力。不僅要創作還要面對現場觀眾的投票,最關鍵的是包袱的使用度不能重複。於是經受住了市場和觀眾考驗的小品誕生了,一種是煽情,一種是教育。

    一個喜劇作品,如果不在最後做一個煽情的結尾,就好像不能展示自己的品質,最好還是能讓人邊哭邊笑,這才顯得高階。但是,不見得所有的作品都能煽情,於是,一段跟主要故事不搭的煽情結尾就頻頻出現在小品節目裡。

    以前的小品,大多都是具有諷刺意義的作品,無論是《過度包裝》、《超生游擊隊》、《拜年》等等都能在笑聲中看到諷刺。而現在的小品,在結尾的地方必須要有一段具有教育意義的陳述,這樣才會顯得高大全。

    郭德綱說過,聽相聲就是圖一個樂呵,誰想花了錢來聽你講道理!

    這就是現在小品千篇一律的原因,忽略了觀眾的基本需求,觀眾就是為了一個開心。小品的表演也應該是為了觀眾開心去創作,這是根本。

    以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黃玉髓是什麼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