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規》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啟蒙教育典範,旨在教育我們做人做事的方法和規範。而我今天要表述的是第四部分“泛愛眾,而親仁”對我們影響。 “泛愛眾”是指人與人之間要和睦相處,互相關心愛護,因為我們都生活在同一片藍天下,居住在同一塊土地上,要從小養成樂於助人的美德,熱心幫助有困難的人,待人處事不能以貌取人,看一個人的人品要從他平時的言談舉止,為人處世的方方面面來看。德行高尚者,名望自然很高,大家所敬重的是他的德行,不是外表容貌,如果一個人行為不檢點,就是相貌堂堂,也不會受人尊重的。我們從小到大,做人要腳踏實地,善於付出,當有能力服務眾人的時候,就要大方愛人,這個社會就會更加的和諧安寧了。 “親仁”,親是親近、學習的意思,親近那些有道德、有學問、有人生境界、有情操的人,這是講擇師。一個人的學問要有成就,有兩個先決要素:一個是好老師,一個是好同學。好老師幫我們指路,把很重要的教誨告訴我們,使我們的人生少走很多彎路;好同學能夠彼此互相提攜、互相提醒。只有這樣,我們一生才能夠得到幸福的人生、成功的事業乃至敬德修業成就聖賢的人品。 同樣是人,善惡邪正、心智高低卻是良莠不齊。跟著潮流走的俗人多,仁慈博愛的人少,如果有一位仁德的人出現,大家自然敬畏他,聖人畢竟很少,但是我們還應該努力處處韜光養晦,處處給人家餘地,雖然不可以變成聖人,但至少可以變成一個時時能替別人設想的人。時時刻刻,記住聖賢的教誨,不可以鬆懈,那麼我們的人生才會向更圓滿的境界發展。
《弟子規》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啟蒙教育典範,旨在教育我們做人做事的方法和規範。而我今天要表述的是第四部分“泛愛眾,而親仁”對我們影響。 “泛愛眾”是指人與人之間要和睦相處,互相關心愛護,因為我們都生活在同一片藍天下,居住在同一塊土地上,要從小養成樂於助人的美德,熱心幫助有困難的人,待人處事不能以貌取人,看一個人的人品要從他平時的言談舉止,為人處世的方方面面來看。德行高尚者,名望自然很高,大家所敬重的是他的德行,不是外表容貌,如果一個人行為不檢點,就是相貌堂堂,也不會受人尊重的。我們從小到大,做人要腳踏實地,善於付出,當有能力服務眾人的時候,就要大方愛人,這個社會就會更加的和諧安寧了。 “親仁”,親是親近、學習的意思,親近那些有道德、有學問、有人生境界、有情操的人,這是講擇師。一個人的學問要有成就,有兩個先決要素:一個是好老師,一個是好同學。好老師幫我們指路,把很重要的教誨告訴我們,使我們的人生少走很多彎路;好同學能夠彼此互相提攜、互相提醒。只有這樣,我們一生才能夠得到幸福的人生、成功的事業乃至敬德修業成就聖賢的人品。 同樣是人,善惡邪正、心智高低卻是良莠不齊。跟著潮流走的俗人多,仁慈博愛的人少,如果有一位仁德的人出現,大家自然敬畏他,聖人畢竟很少,但是我們還應該努力處處韜光養晦,處處給人家餘地,雖然不可以變成聖人,但至少可以變成一個時時能替別人設想的人。時時刻刻,記住聖賢的教誨,不可以鬆懈,那麼我們的人生才會向更圓滿的境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