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124290444045

    堵耳效應一直是一個老問題,每個佩戴助聽器的患者都有可能面臨堵耳效應,有些人將它描述為說話時有空洞的聲音或回聲又或是發悶,而驗配師們很難解決這類問題。當面臨堵耳效應問題時,通常會考慮幾種解決方法:1.除錯,降低低頻增益。2.把助聽器靜音,不裝電池戴在耳道里,讓佩戴者自己說話或聽別人說話,看有沒有回聲、悶耳、聲音異響等症狀,有的話,軟體除錯就沒什麼作用,得從硬體上來考慮。①增大通氣孔直徑,內徑增加,長度縮短,會使低頻的截止頻率上移,對低頻的訊號衰減作用增加。當通氣孔直徑大於3.5mm時,500HZ以上的堵耳效應才會明顯減弱(12dB),實驗發現,通氣孔直徑為1mm時,僅在200HZ處降低5dB,對於400HZ以上的頻率無任何影響,2mm降11 dB,3.5mm降21dB。華人外耳道狹小,往往達不到3mm,並且通氣孔增大,往往在600HZ處堵耳會增強。另外,通氣孔太大,會造成低頻增益降低,患者自己說話適合,但聽別人說話又覺得聲音太小。②延長耳道部分(耳模),使氣腔變小,減小堵耳效應。③縮短通氣孔長度。氣孔變短變大,低頻增益降低。④耳內式機器儘量做小些,尖端更深入耳道骨部,與骨部緊密配合(防止聲音洩露太多引起聲反饋),而其它部分與耳道鬆散接觸,使軟骨部的振動儘可能的發散出去。⑤開外槽。使機器與軟骨部分接觸不過分緊密而引起異相共振。⑥做開放耳式助聽器,也是不錯的選擇,透過開放式的耳塞,洩露掉過多的低頻成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五年級語文《地震中的父與子》,課件怎麼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