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前兩天看見羅輯思維公眾號上,羅胖自述準備了9個月的少年得到APP上線。面向受眾是:6-15歲的孩子開發的產品。卻又推薦給,老師,家長和學生聽。自關注羅胖來,從社群到商城和知識付費一直沒停過變現的方式。收穫的成績也不少。得到上線也沒幾年,可以上升的空間也很大,為何要分散注意力再造一個少年得到?是APP矩陣思維?還是內部管理權益問題?請大神支教?
10
回覆列表
  • 1 # 大黑黑黑黑黑黑

    因為我是從事這個行業的,對這個問題比較清楚。可以用簡單的幾點句話就講明白。

    1.使用者群體不一樣。什麼樣的產品吸引什麼樣的使用者,現在得到APP定位的是精英城邦,目的是隻服務於一批終身學習者。他們多數是一二線城市的白領,高層,或者自由職業者。年齡在20~30歲之間居多。

    2.隨著2胎開放,親子經濟,母嬰市場一定會迎來第二春。當然越來越多的中產階級也會更加註重自己孩子的教育問題。娃娃的教育要從小抓起。得到作為知識付費行業的老大,自然不會放過這部分市場。

    3.但是,得到APP的產品生態已經很成型,如果這時候強行把親子課程融入其中,一定會激起現有使用者反感,而且因為使用者群體原因,銷量也不會太好。所以說,最明智和聰明的做法就是再做一個少年得到。透過得到APP把一部分有孩子的使用者流量引入。

    這種做法不是個例。同樣的前段時間得到的小程式一口氣上新了5門針對女性的精品課。眾所周知現在的得到APP使用者直男癌居多,因此風險較小的方式就是先把針對女性使用者的課程放在小程式做測試,比方說:整理術,科學護膚等等。然後根據市場和使用者反饋將這些產品慢慢匯入得到APP裡面。

    總結一下,這種做法在商業上叫做小步快跑,用小成本試錯,檢測市場反饋,從而使新決策對現有業務的影響可控,也是《創業維艱》這本書裡面提到的方法。

    至於少年得到,親子市場一定是要做的,但是又不能破壞原有得到APP的生態,只能曲線救國,再做一個少年得到,只切更精準的人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元歌的被動可以觸發末世的效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