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山前樂水

    記得是“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大概上小學的時候,哪陣我們不講究學習,很少有作業,以前記得的“小小子坐門墩哭著喊著要媳婦,要媳婦嘎嘛呀?點燈,吹蠟,黑燈親嘴。”原來叫順口溜,有樂趣,哏。詩要有遠方,脫離低階趣味,有境界,用大情懷感天動地,產生共鳴。但詩只是少數人的作品,一個民族作詩的多了,懂詩的人多了,這個民族肯定文明程度就高了。老樹的詩很受歡迎,我想他貴在大境界的胸懷與世俗趣味之間搭了一道橋樑。

  • 2 # 哎呦OK666

    依稀的記得在孩童的時候最早學會的詩,唐代文學家駱賓王的《詠鵝》應該算上第一首了。

    《詠鵝》

    鵝、鵝、鵝,

    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

    紅掌撥清波。

    現在想來不論是對這首詩《詠鵝》,還是對學會《詠鵝》這件事都感慨頗深。那個時候我們那裡農村還沒有幼兒園,父母也沒有沒有什麼文化,村裡倒是有一間教室。說是教室不過是一間只有十幾二十個小孩能讀書的地方,讀的只有一年級的書。只有在這個小教室學好了,才可以去離村子較遠的學校正式讀小學!

    而學會《詠鵝》這首詩既不是父母教的,也不是小教室的教書先生教的。而是在小教室外面玩,不知覺鸚鵡學舌學會了。因為那個時候還小沒有到上學的年齡,又沒有地方玩。而小教室那邊離家近小夥伴又多,可以一起玩很熱鬧。有一次在那邊玩,小教室正好在教《詠鵝》。聽著他們念,跟著哼哼著就學會了。

    學會了回家念給爸媽聽,父母也因此高興了一陣子呢!

    時過境遷,我把這首《詠鵝》教自己的孩子的時候自己很開心,孩子也很開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帥太櫥櫃的設計好不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