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3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297973450336

    隱喻—— 基於相似性 :不明示相似性,而是透過暗示方式表明類比意思的比喻方式。例如常見的相貌隱喻說法——瓶口(形似)、江頭江尾(位置關係相似)、山腰等;在對現實世界的表達中,要使每一具體事物都有一個相應的語言符號,事實上是不可能的,得讓接受者柔性地憑藉語境和已有知識預測所表達的事物,因此常常只要傳達一個側面,透過區域性符號化和語境、知識補足,達成對整體物件的把握。因此有了轉喻和提喻。轉喻(換喻)—— 基於相關性:轉喻是在空間的鄰近、共存關係,時間先後關係,因果關係的基礎上形成的。以材料指製品、以原因指結果、以手段指主體等都是轉喻的常見型別。例如貨幣用材料換喻“布、幣”等;“兵”本意指兵器,後來指“軍人”;提喻——整體與部分的關係:用部分喻指整體,用整體喻指部分,或用屬喻指種,用種喻指屬。例如以“面孔”代“人”,“筆桿子”代“作家”,“王冠”代王權等。以上觀點見於馬清華老師《文化語義學》有學者認為是提喻與轉喻是從屬關係,提喻是轉喻的一個分支,提喻沒有像隱喻、轉喻那樣得到重視,定義也很模糊。2011年01期《語言科學》上有陳新仁老師的一篇文章《為提喻正名——認知語義學視角下的提喻與轉喻》,解釋了兩者的不同:Fontanier認為提喻建立在對事物本身的認識上,提喻涉及的本體和喻體內在地、天然地同屬於同一事物;轉喻建立在對事物的聯絡的認識上,轉喻涉及的本體和喻體是兩個各自分離的事物。典型的提喻與轉喻可以這樣理解。但提喻與轉喻的區分並不是絕對的,而是漸進性的,兩個範疇之間的邊界是模糊的,提喻與轉喻各自的範疇成員有典型和非典型之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5萬以下買什麼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