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紅豆粗糧

    弗,副詞,為“不”的意思。

    自相矛盾(zì xiāng máo dùn),漢語成語。比喻一個人說話、行動前後牴觸,不一致;也可以指同夥間的相互爭吵或衝突。出自《魏書·明亮傳》:“辭勇及武;自相矛盾。”

    典故:

    原文: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莫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眾皆笑之。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楚人:楚華人。

    鬻(yù):賣。

    譽:稱讚,這裡有誇耀,吹噓的意思。

    陷:刺破,這裡有“穿透”、“刺穿”的意思。

    利:鋒利。

    以:用。

    弗:不 。

    應:回答。

    譯文:在戰國時期,楚國有個賣矛和盾的人,他先誇耀自己的盾很堅硬,說:“無論用什麼東西都無法破壞它!”然後,他又誇耀自己的矛很銳利,說:“無論什麼東西都能被其破壞!”,市場上的人質問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它們將怎麼樣?”,那個人無法回答。眾人嘲笑他。無法被刺穿的盾牌和沒有刺不破盾的長矛,是不可能共同存在的。

    啟示:不要誇過頭,免得喧賓奪主。

    示例:

    毛澤東《論持久戰》:“英勇戰鬥於前,又放棄土地在後,不是自相矛盾嗎?”。《資治通鑑·梁武帝太清二年》:“今二宮危逼,猾寇滔天,臣子當戮力同心,豈可自相矛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吉他弦老生鏽、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