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獨孤求財先森

    雖然資管新規要求“賣者盡責,買者自負”,即打破剛兌已實施三年,但是實際上市面上還是有保本型理財產品的:

    1.保本型銀行理財產品。自從2018年意在“打破剛兌”的資管新規施行後,理論上市面上不再有保本型的銀行理財產品出現。但是,監管部門是給了兩年過渡期的,加上受疫情的衝擊,監管部門將過渡期再度延長了一年。也就意味著,在2021年底前市面上實際上還是存在保本型理財產品的,而且部分銀行甚至還會在一些網點主推。所以,在一些銀行的官網上還是能看到一些保本型理財產品,只是從供給角度而言,現在這些產品都是由銀行的理財子公司來發行的而已。

    2.結構性存款。結構性存款到底算存款還是算理財,雖然存在爭議,但是對投資者而言,還是可以選擇的一款投資物件。儘管監管部門整頓了假結構性存款,但是實際上,結構性存款還是保本的,只是兌付利率不再參照最高利率搞事實上的高息攬儲了。目前一年期左右的結構性存款,其兌付平均利率已跌破4%。

    3.收益憑證。收益憑證是證券公司發行的約定了本金和收益的有價證券,實質上是券商向投資者借錢,承諾本金和利息。看上去也沒有保本承諾,但是基於券商牌照的稀缺性,收益憑證算得上事實上的保本型理財產品,只要券商不倒閉即是能兌付的。因為在國內,券商即便有危機都是有接盤俠的,不用擔心沒人還錢。而且,在目下的市場環境下,收益憑證的收益率還略高於保本型銀行理財產品,大致在4%-6%之間。

    所以,要想選擇保本型理財產品,可以根據自己對收益率和流動性的要求來從上述三類中選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伊萬卡必將出席拜登總統儀式。輔墊未來成功競選政治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