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化歷史思索
-
2 # 分析6767822701487
春秋和戰國是東周的兩個不同時期。東周又是平王東遷後的周朝與和東遷前的周朝的不同時期。周朝建立後周邊對蠻夷征伐,是有戰事的,所以周邊諸侯戍邊有駐軍。當時周王權威極高,諸侯之間的紛爭全憑周王裁決,所以周朝腹地諸侯無需戍邊駐軍。諸侯基本是點狀的存在。厲王被逐,幽王失信,都使周王的權威受到了極大的削弱。平王東遷後,鄭莊公輔政,周朝腹地出現以強欺弱,以大欺小的現象。逐步開始了駐軍。諸侯點狀的存在也向塊狀開始過渡。尤其是周王失柄,已經不能裁決諸侯之間的紛爭。諸侯只能自力更生了。至於東周後期的戰國,八百諸侯兼併的已經屈指可數。剩下的幾個都是攻防兼備,設卡、修關互相提防。邊界雖然不斷變化,但界限一直明確。
春秋時期就有不少關於戍守邊防的記載。
及瓜而代的故事就是講齊襄公在瓜季讓連稱、管至父守邊,答應一年後換防,最後卻食言的事情。春秋晚期的伍子胥過韶關,就是因為邊關昭關防守的太嚴不好過,一夜間急白了頭。
雖然各諸侯國都屬於周天王領導,但是諸侯國之間都有明確的邊界,而且有人戍守。這是因為第一,要維護人員管理制度。當時的戶籍管理是很嚴格的,人員流動會受到嚴格的限制。連各國國君、士大夫出國都有細則條款,不是隨隨便便就可以出國的。這些條款最早是周王室推出的。第二,看守好自己的田地,以免被別的國家侵佔。那時諸侯國之間爭地邊、莊田的現象不斷出現,有時候自己的莊稼就有可能被鄰華人偷收走,防守自然十分必要。第三,防範戎人的騷擾。那時候有很多不在周王戶籍名冊管理的部落、少數民族等,分佈在各諸侯國之間。他們被稱作戎人。他們會和諸侯國發生糾紛衝突,守邊就顯得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