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提問讓我想到,之前一些教育專家們提出來的“暫停法”。什麼是“暫停法”,就是你只要把犯錯的孩子放到一個地方,沒有書本、玩具或遊戲讓他分散精力,讓他安靜待一段時間(根據孩子年齡來定他待幾分鐘),然後孩子就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出來以後就會變得懂事、守規矩這種方法,我相信很多家長都試過,因為我們認為比直接懲罰他更好。毫無疑問,我也試過,但是效果不佳。每次孩子犯錯,講道理不停,而我就要發火的時候,我和孩子各待一個房間。我告訴他有多長時間他會看不到我,自己好好在屋裡反思自己的錯。當他要出來找我的時候,還是不知自己犯了什麼錯。這種讓孩子進黑屋、站牆角的方法,說白了就是變相的懲罰。然後下次,同樣的錯他還會犯。用“暫停法”,家長可以暫時的平靜下,但孩子在屋裡肯定思緒萬千。就像很多孩子可能還認識不到自己的問題,但是首先會感覺到自己被孤立了,同時也會想:爸爸媽媽是不是不愛我了。如果出現小孩子犯錯,家長首先要剋制自己的情緒。我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就是:很多孩子本來犯了一個小錯,可是當家長朝他們發火,看著家長失控的狀態,他們會錯上加錯,變本加厲,因為你不好好跟孩子說話,他會用同樣的方式對待你。那就要改變下這種方式。比如:小孩子打翻杯子,即使你再怎麼懲罰他,杯子已經碎了。你的第一反應是:孩子,有沒有傷到你。首先讓孩子感受到你對他的愛,然後要鼓勵他和你一起想辦法收拾殘局,也可以提出好的建議:比如下次把杯子往桌子裡面放放。你看,當他犯錯的時候,你首先要控制情緒,然後關注他的感受,緊接著引導和幫助他想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去試一下吧,也許就不會再用關小黑屋的方式。
這個提問讓我想到,之前一些教育專家們提出來的“暫停法”。什麼是“暫停法”,就是你只要把犯錯的孩子放到一個地方,沒有書本、玩具或遊戲讓他分散精力,讓他安靜待一段時間(根據孩子年齡來定他待幾分鐘),然後孩子就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出來以後就會變得懂事、守規矩這種方法,我相信很多家長都試過,因為我們認為比直接懲罰他更好。毫無疑問,我也試過,但是效果不佳。每次孩子犯錯,講道理不停,而我就要發火的時候,我和孩子各待一個房間。我告訴他有多長時間他會看不到我,自己好好在屋裡反思自己的錯。當他要出來找我的時候,還是不知自己犯了什麼錯。這種讓孩子進黑屋、站牆角的方法,說白了就是變相的懲罰。然後下次,同樣的錯他還會犯。用“暫停法”,家長可以暫時的平靜下,但孩子在屋裡肯定思緒萬千。就像很多孩子可能還認識不到自己的問題,但是首先會感覺到自己被孤立了,同時也會想:爸爸媽媽是不是不愛我了。如果出現小孩子犯錯,家長首先要剋制自己的情緒。我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就是:很多孩子本來犯了一個小錯,可是當家長朝他們發火,看著家長失控的狀態,他們會錯上加錯,變本加厲,因為你不好好跟孩子說話,他會用同樣的方式對待你。那就要改變下這種方式。比如:小孩子打翻杯子,即使你再怎麼懲罰他,杯子已經碎了。你的第一反應是:孩子,有沒有傷到你。首先讓孩子感受到你對他的愛,然後要鼓勵他和你一起想辦法收拾殘局,也可以提出好的建議:比如下次把杯子往桌子裡面放放。你看,當他犯錯的時候,你首先要控制情緒,然後關注他的感受,緊接著引導和幫助他想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去試一下吧,也許就不會再用關小黑屋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