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549456455283

    光的色散起初是由牛頓發現的,太Sunny(或日光燈等白色光)透過三稜鏡折射後,會被折射分散成紅、橙、黃、綠、藍、靛、紫等七種主要顏色的彩色光。

    是由於在光學中,對於不同波長的光,介質的折射率n(λ)也不同。這使自然光(由多種波長的光混合組成)在穿過不同的介質時發生折射現象,組成自然光的不同波長的光線分離,這種現象稱為自然光的色散,簡稱光的色散。

    這裡的自然光是指正常人類用眼睛能看到的光。一般來說,光的波長越小,折射率越大:可見光中,紫色光折射率最大,紅色光折射率最小。

    紅光,黃光,藍光的波長為:

    對於紅光,黃光,藍光而言,其折射率為:

    光的色散現象說明光在介質中的速度 v=c/n(或折射率n)隨光的頻率 f 而變。

    光的色散證明了光具有波動性。

    在光學領域用於描述光的色散,任何型別的波動都可用同類型的色散來描述,例如在聲波,地震波,重力波中的聲學色散),以及沿傳輸線(如同軸電纜)或光纖中的的電信訊號。

    在實際應用中,例如照相和微觀透鏡中,色散會導致導致色差,造成影象中的不同顏色不能夠進行正確的重疊。目前已經開發了各種技術消除這種干擾,例如消色差透(achromats)。

    參考文獻:

    Born, Max; Wolf, Emil (October 1999). Principles of Optic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p. 14–24. ISBN 0-521-64222-1.Dispersion Compensation Retrieved 25-08-2015.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夏至以後七八九月還是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