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作流程:
1、選材:比較疏鬆的木質適合初學者用,如椴木、銀杏木、樟木、松木等。這類木材適合雕刻造型結構簡單、形象比較概括的作品,雕鑿起來也比較容易,但因其木質軟、色澤弱,有的需要著色處理,以加強量感。有些木紋比較明顯而且變化多端,如:水曲柳、松木、冷杉木等,就可以巧用木紋的流暢、木紋的肌理,作一些較抒情的作品。一般說來,造型起伏越大,木紋的變化越豐富,也就越有味;造型的形狀動態越婉轉、流暢,木紋走向的效果也就越是理想,以至出乎意料的好看,極富裝飾性。
2、乾燥處理:
(1)人工乾燥:將木材密封在蒸氣乾燥室內,借蒸氣促進水分蒸發,使木材幹燥。(根據木材的大小、厚薄,如4cm板材烘乾時間一般需要一個星期),乾燥的程度最高可使木材含水量僅達3%。但經過高溫蒸發後的木質發脆失去韌性容易受到損壞而不利於雕刻。通常講原木乾燥的程度應保持在含水量30%左右。
(2)自然乾燥:將木材分類放置通風處(板材、方才或圓木),擱置成垛,垛底離地60cm左右,中間留有空隙,使空氣流通,帶走水分,木材逐漸乾燥。自然乾燥一般要經過數年或數月,才能達到一定的乾燥要求。
3、精雕細琢:選擇合適的刀具發揮自己的想象,完成獨一無二的藝術品。
4、打磨:根據作品需要,將木雕用粗細不同的木工砂紙搓磨。要求先用粗砂紙,後用細砂紙。要順著木的纖維方向打磨,直至理想效果。
5、著色上光:用一枝硬毛刷、一枝小硬毛筆、一隻調色缸。著色的顏料一般是指水溶性的,如水粉、水彩或皮鞋油。
注意事項:木雕上色不要馬上擦光。一定要等幹了(約12小時後),用一塊乾淨的布使勁擦拭直至產生均勻的光澤,達到手感光滑。
製作流程:
1、選材:比較疏鬆的木質適合初學者用,如椴木、銀杏木、樟木、松木等。這類木材適合雕刻造型結構簡單、形象比較概括的作品,雕鑿起來也比較容易,但因其木質軟、色澤弱,有的需要著色處理,以加強量感。有些木紋比較明顯而且變化多端,如:水曲柳、松木、冷杉木等,就可以巧用木紋的流暢、木紋的肌理,作一些較抒情的作品。一般說來,造型起伏越大,木紋的變化越豐富,也就越有味;造型的形狀動態越婉轉、流暢,木紋走向的效果也就越是理想,以至出乎意料的好看,極富裝飾性。
2、乾燥處理:
(1)人工乾燥:將木材密封在蒸氣乾燥室內,借蒸氣促進水分蒸發,使木材幹燥。(根據木材的大小、厚薄,如4cm板材烘乾時間一般需要一個星期),乾燥的程度最高可使木材含水量僅達3%。但經過高溫蒸發後的木質發脆失去韌性容易受到損壞而不利於雕刻。通常講原木乾燥的程度應保持在含水量30%左右。
(2)自然乾燥:將木材分類放置通風處(板材、方才或圓木),擱置成垛,垛底離地60cm左右,中間留有空隙,使空氣流通,帶走水分,木材逐漸乾燥。自然乾燥一般要經過數年或數月,才能達到一定的乾燥要求。
3、精雕細琢:選擇合適的刀具發揮自己的想象,完成獨一無二的藝術品。
4、打磨:根據作品需要,將木雕用粗細不同的木工砂紙搓磨。要求先用粗砂紙,後用細砂紙。要順著木的纖維方向打磨,直至理想效果。
5、著色上光:用一枝硬毛刷、一枝小硬毛筆、一隻調色缸。著色的顏料一般是指水溶性的,如水粉、水彩或皮鞋油。
注意事項:木雕上色不要馬上擦光。一定要等幹了(約12小時後),用一塊乾淨的布使勁擦拭直至產生均勻的光澤,達到手感光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