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海拾貝

    “剪刀手”照片透過照片放大技術和人工智慧增強技術,就能將照片中人物的指紋資訊還原出來,被不法分子用來做身份識別,如指紋支付等。然而比之剪刀手更為讓人細思極恐的則是面部識別技術,畢竟我們每天都是帶著一張臉出門,更有AI換臉App的橫空出世,“僅需一張照片,出演天下好戲”,點頭、眨眼、微笑各種用來遠端識別身份的資訊居然就這樣被使用者毫無保留地交付出去了。

    根據《中國網際網路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調查,54%的網民遇到過網路安全問題,其中個人資訊洩露最為嚴重,達到28.5%。

    App是個人資訊洩露的重災區,根據《APP個人資訊洩露情況調查報告》,只有26.7%的使用者能夠認真閱讀應用許可權和使用協議。

    85.2%的受訪者曾遭遇個人資訊洩露。86.5%的受訪者曾受到推銷電話或簡訊的騷擾。75.0%的受訪者接到詐騙電話。63.4%的受訪者收到垃圾郵件。

    每天上網的過程中,怎樣保護自己的個人資訊?哪些場景下要特別注意?App如何使用才安全可靠?如何應對常見網路安全風險?

    公共WIFI

    不要使用直接連線且不需要密碼或驗證的公共WIFI;在使用公共場合的WIFI熱點時,儘量不要進行網路購物和網銀操作;進入公共場合後關閉WIFI開關,避免自己不知道的情況下連線上惡意WIFI。

    個人資訊,別亂曬

    火車票、飛機票、登機牌、護照、家門鑰匙、車牌,含有很多個人資訊,有被人利用高科技竊取個人資訊的可能;個人位置、家人照片等,將會暴露真實的個人資訊,透露你的特定位置,使壞人的作案成功率大幅上升。

    APP安全使用

    選擇官方渠道下載正版APP,避免下載山寨軟體;謹慎授權應用“收發簡訊”、“檢視通訊錄”、“讀取定位資訊”等許可權;關閉APP要從後臺徹底推出;重要APP不使用自動登陸,使用強密碼並定期更換。

    網路安全離不開每個人的恪守與保護、擔當與共治。增強個人隱私保護意識,不僅是對自己的負責,更是網路安全建設的規範要求。

  • 2 # 鋒哥話安全

    網路安全關鍵不在使用者,而是平臺網路,平臺隱私保護和使用者准入措施,是平臺開發執行者義務,因網路安全涉及面很多,一般能做好民眾的個人隱私就不錯了,對那些上傳不可確認的資訊資訊,平臺有義務給予拒絕釋出,而不是作為噱頭吸引讀者,平臺正能量的執行模式是網路安全的根本。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詹俊說:“俄羅斯5:0大勝沙特要感謝主教練切爾切索夫”,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