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教培行業於盼
-
2 # 河馬佳美術CEO
對於培訓機構的痛點
我從一個從業人員的角度說,
1,招生,各種活動,營銷策劃,都圍繞招生,一般所謂的大神,都是要你做低價引流,給你一些複製過來的方案來套路你的口袋。
說真的,你當現在的家長全是傻瓜嗎?你出一些29.9元4節課的方案,你以為一大批來的人都是有價值的?家長知道你在做引流的。
2,老師課程
如果你現在是自己做老師,那課程是你最頭疼的,每天基本都是在網路上,群裡到處抄課件,然後自己模仿下,就拿去給孩子上課了。沒有一個屬於自己的特色。
3,活動方案
基本小的機構都是做的一些百度上氾濫的活動,很多活動是跟自己課程沒有任何關係。
4,價格提不上去
現在大大小小的機構都感覺,自己的價格每次都在優惠,只要一提價,人走了好多,要不然就是處在餓不死,也做不大的狀態。沒有一個方法可以提高客單價。
-
3 # 極光美育
教育機構痛點,嗯!
不同的機構,不同的學科,不同的創始人和運營,痛點都不同,這個問題實在不專業。
90%以上的機構痛點在招生;
90%以上的機構痛點在研發;
90%以上的機構痛點在運管。
教育機構太多,專業,專注,專心的太少!一味為了商業價值而忽略教育本質是絕大多數教育機構的痛點!
-
4 # 淇爸的雕蟲齋
當下各行各業競爭越來越激烈,教育培訓行業面對的不僅僅是同業的直面競爭,還有很多來自內外部的挑戰,比如:機構的運營管理、人員穩定性、課程的營銷推廣、招生、復購,不僅如此,還有來自監管部門、合作單位等等諸多不可言說的痛!
-
5 # 羽翼課堂題主說:現在想如何系統化的發展壯大?
這是你的問題核心嗎?
是系統化管理的問題,才導致生源數量波動,影響收益,從而認為發展不是很壯大?
任何輔導機構的收益相關都和生源數量有關係,和生源復購課程次數有關係。而和系統化管理根本沒有必然的聯絡。
題主大概是有些話不方便說?
如果生源數量充足,甚至溢滿,自然就是增加場地,增加教師來應對教學任務了,並不需要併入機構。有那麼多生源為什麼要和別人分一杯羹,還是主動送上門的那種?
題主如果是因為生源數量波動,從而影響收益,而想去併入一家大型機構,估計未必能達到你的預期。
真是因為生源問題,應該是考慮如何考擴充生源、提高學生復購課程、降低現階段的成本、穩定等收益度過這段時間。
1.擴充生源是廣告問題;
2.提高復購是教學質量問題;
3.降低成本和穩定收益是運營手段問題。
前面的兩個點,我無法解答,但是第三點,我想應該可以給題主一些啟發。
首先要明白,所有的支出最終會成為收益多少的一道門檻。題主已經做課外培訓多年,並且擁有自己的教師團隊,是不是可以推測出題主已經租有自己的教學場地?如果真有租用的教學場地,則會是每個月的收益門檻之一。
而且這個門檻還是預先設定好的,需要自己預先承擔租金(押金)的風險,才能考慮自己收益的問題。
想要降低這個所有支出裡面的最高門檻、在目前市場可取的做法是,去尋找共享教室合作。
共享教室的一個特點:按需租賃、按時租賃。
需要用幾個教室,需要用多久,全部按時間結算即可。那麼你原來需要預先承擔風險才能收益,就會轉變為先看到收益,再去承擔風險。
再深入一些,這個風險和收益都是你看得見的,可以算得到的。
因為,你是按需租賃、按時租賃。學生越多,課時越多,相對租用共享教室的時間就越多,學生越少,課時越少,相對租用共享教室的時間就越少。
來這裡,題主應該明白了吧,就相當於學生課時單價抽成。你賺得多,就給共享教室賺得多,你賺得少,就給共享教室賺得少。
關鍵在於這個成本門檻最高場地租賃(押金)、教學硬體(投影儀)等等,共享教室給你承擔了,而作為教師的你,就可以更加專心於教學能力的提高,而不需要過分分心於機構的運營管理。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太過籠統
您認為的機構痛點是什麼呢?
市場招生?
銷售諮詢?
教師培訓?
課程產品?
續班?
人員管理?
運營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