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 【功能主治】: 梅花為薔薇科植物梅乾燥的花蕾。分為:白梅花、紅梅花、綠萼梅等。白梅花主產於浙江,清熱多用;紅梅花主產於安徽,活血多用;綠萼梅主產於四川,清咽多用。梅花功效為:開鬱、和中、解暑、生津、化痰、解毒。主治:急慢性咽喉炎、聲音嘶啞、失音、痰多咳嗽、百日咳、急性結膜炎、食慾不振、頭暈、水火燙傷、麻疹、痛經等。 【古文醫摘】: 最早的功效記載出自於《本草綱目》。近代記載也很多,如:久咳《貴陽民間藥草》;燙火傷《嶺南採藥錄》。《百草鏡》:“梅花,有白、紅、綠萼、千葉、單葉之分,惟單葉綠萼利咽尤良,含苞者力勝。開胃散邪,煮粥食,助清陽之氣上升,蒸露點茶,生津止渴、解暑滌煩。”《飲片新參》:“平肝和胃,止脘痛、頭暈,進飲食。”《本草原始》:清頭目,利肺氣,去痰壅滯上熱。《本草綱目拾遺》:安神定魂,開胃散鬱,解痘毒。煮粥食,助清陽之氣上升,蒸露點茶,生津止渴,解暑滌煩。 【營養成分】: 花蕾中含多種揮發油,主要為苯甲醛、乙酸苄酯、異丁香油酚、芳樟醇、苯甲醇、苯甲酸等。梅花水溶性的營養成分,包含有桉葉素、龍腦、洋臘梅鹼、異洋臘梅鹼、臘梅甙、胡蘿蔔素等成分。 【配伍協同】: 梅花有疏肝止痛、理氣解鬱等作用,用於胸肋疼痛、脘腹脹痛、胃納不佳等症時,可與柴胡、芍藥花、佛手花等配伍;梅花有化痰清音、疏肝散結等作用,用於梅核氣(慢性咽喉炎)、痰氣互結等症時,可與紅花、厚朴花等配伍。 【現代論述】: 為理氣疏肝、和胃止痛,治療脅脹不舒、食納減少等症時,可用綠萼梅等沸水沖泡,代茶頻飲。《常見病驗方研究參考資料》;為養肝柔肝、疏肝利膽,治療證屬肝陰不足的慢性膽囊炎等症時,可用綠萼梅、玫瑰花等水煎、分服。變通一貫煎(顧伯華)。
梅花 【功能主治】: 梅花為薔薇科植物梅乾燥的花蕾。分為:白梅花、紅梅花、綠萼梅等。白梅花主產於浙江,清熱多用;紅梅花主產於安徽,活血多用;綠萼梅主產於四川,清咽多用。梅花功效為:開鬱、和中、解暑、生津、化痰、解毒。主治:急慢性咽喉炎、聲音嘶啞、失音、痰多咳嗽、百日咳、急性結膜炎、食慾不振、頭暈、水火燙傷、麻疹、痛經等。 【古文醫摘】: 最早的功效記載出自於《本草綱目》。近代記載也很多,如:久咳《貴陽民間藥草》;燙火傷《嶺南採藥錄》。《百草鏡》:“梅花,有白、紅、綠萼、千葉、單葉之分,惟單葉綠萼利咽尤良,含苞者力勝。開胃散邪,煮粥食,助清陽之氣上升,蒸露點茶,生津止渴、解暑滌煩。”《飲片新參》:“平肝和胃,止脘痛、頭暈,進飲食。”《本草原始》:清頭目,利肺氣,去痰壅滯上熱。《本草綱目拾遺》:安神定魂,開胃散鬱,解痘毒。煮粥食,助清陽之氣上升,蒸露點茶,生津止渴,解暑滌煩。 【營養成分】: 花蕾中含多種揮發油,主要為苯甲醛、乙酸苄酯、異丁香油酚、芳樟醇、苯甲醇、苯甲酸等。梅花水溶性的營養成分,包含有桉葉素、龍腦、洋臘梅鹼、異洋臘梅鹼、臘梅甙、胡蘿蔔素等成分。 【配伍協同】: 梅花有疏肝止痛、理氣解鬱等作用,用於胸肋疼痛、脘腹脹痛、胃納不佳等症時,可與柴胡、芍藥花、佛手花等配伍;梅花有化痰清音、疏肝散結等作用,用於梅核氣(慢性咽喉炎)、痰氣互結等症時,可與紅花、厚朴花等配伍。 【現代論述】: 為理氣疏肝、和胃止痛,治療脅脹不舒、食納減少等症時,可用綠萼梅等沸水沖泡,代茶頻飲。《常見病驗方研究參考資料》;為養肝柔肝、疏肝利膽,治療證屬肝陰不足的慢性膽囊炎等症時,可用綠萼梅、玫瑰花等水煎、分服。變通一貫煎(顧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