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破送禮送去了
-
2 # 使用者1465424935672
弟子規裡面開篇有: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
這段話把一個人修學的次第寫的很清楚。
先要培養自己的德行,這是一個人立命的根本,這個沒有,那以後的道路就走偏了。首先從孝順開始,再擴充套件到悌道,這是家裡的道德,在社會上是盡忠,敦倫盡分。可以背誦一些傳統經典,太上感應篇,了凡四訓,論語,道德經等等,這是把古人的優秀智慧先種在自己頭腦裡,做個種子。
思考和懷疑的能力。我曾經看到過一句話:“如果一本書能改變你的價值觀,只能說明你沒有價值觀”我認為人文素養是大量閱讀和經歷所堆積起來的,大量的接觸各種各樣的思想可以促使我們自我思考,形成屬於自己的思想,從而不會輕易被別人所影響。剛剛接觸的時候,我很喜歡看那些評論性的答案,還會樂此不疲地轉載,以此來炫耀“我的價值觀“是多麼的”深邃“而且”與眾不同“,但是上大學後,隨著閱歷和閱讀的增加,我很少再完全認同別人的看法,特別會懷疑的看待那些高票的觀點,會更傾向於無關點贊量的多看一些不同的評論,思考和完善自己的觀點。上學期理論力學老師對我們說:“你們現在所學的這些公式定理,說白了只是科學家們的一種理論,並不是什麼真理,它們也是在不斷完善的。”再說思考,每本書、每部電影其實都是對人類本身以及一些社會問題的思考,看得多了我們也會對自己思考,這包括反省、也包括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什麼高考時文科學的是文科數學,但理科卻沒有理科語文?為什麼越來越強調通識教育,人文素養?因為我們生活中會碰到形形色色的問題,有心理上的,有生活上的,有對未來的,有對過去的,看的越多思考的越多越全面,會讓我們更多的瞭解自己,找到問題的解決方法。個人覺得人文素養並不是滿腹經綸出口成章,而是透過大量的積累形成對待事物的懷疑與思考的習慣,成為一個具有獨立人格的個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