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背景:王實甫大約與關漢卿是同時代人,生年稍晚一些。在套曲[商調·集賢賓]《退隱》中王實甫說:“想著那紅塵黃閣昔年羞,到如今白髮青衫此地遊,樂桑榆酬詩共酒,酒侶詩儔,詩潦倒酒風流。”這是一種直抒胸懷的抒情性獨白。作者盡情傾吐自己怎樣離開官場,怎樣回到自己愛的田園,怎樣過著舒適退隱的生活。這正是他晚年的思想和情趣。從中,我們可以看出,王實甫是一個在仕途上失意的人,但也是個有志氣的人,“眾人皆醉我獨醒”,他不願爛在官場上,潔身自好,退隱歸鄉,轉而專心從事戲劇創作。
《長亭送別》,選自《全元戲曲。西廂記》, 《西廂記》全名《崔鶯鶯待月西廂記》。作者王實甫,元代著名雜劇作家,大都(今北京市)人。他一生寫作了14種劇本,《西廂記》大約寫於元貞、大德年間(1295~1307)是他的代表作。這個劇一上舞臺就驚倒四座,博得男女青年的喜愛,被譽為“西廂記天下奪魁”。 歷史上,“願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屬”這一美好的願望,不知成為多少文學作品的主題,《西廂記》便是描繪這一主題的最成功的戲劇。 《西廂記》故事,最早起源於唐代元稹的傳奇小說《鶯鶯傳》,敘述書生張珙與同時寓居在普救寺的已故相國之女崔鶯鶯相愛,在婢女紅娘的幫助下,兩人在西廂約會,鶯鶯終於以身相許。後來張珙赴京應試,得了高官,卻拋棄了鶯鶯,釀成愛情悲劇。這個故事到宋金時代流傳更廣,一些文人、民間藝人紛紛改編成說唱和戲劇,王實甫編寫的多本雜劇《西廂記》就是在這樣豐富的藝術積累上進行加工創作而成的。 《長亭送別》表現崔鶯鶯和張君瑞的離愁別恨,反映“悲歡聚散一杯酒,南北東西萬里程”的送別主題,情節並不複雜
時代背景:王實甫大約與關漢卿是同時代人,生年稍晚一些。在套曲[商調·集賢賓]《退隱》中王實甫說:“想著那紅塵黃閣昔年羞,到如今白髮青衫此地遊,樂桑榆酬詩共酒,酒侶詩儔,詩潦倒酒風流。”這是一種直抒胸懷的抒情性獨白。作者盡情傾吐自己怎樣離開官場,怎樣回到自己愛的田園,怎樣過著舒適退隱的生活。這正是他晚年的思想和情趣。從中,我們可以看出,王實甫是一個在仕途上失意的人,但也是個有志氣的人,“眾人皆醉我獨醒”,他不願爛在官場上,潔身自好,退隱歸鄉,轉而專心從事戲劇創作。
《長亭送別》,選自《全元戲曲。西廂記》, 《西廂記》全名《崔鶯鶯待月西廂記》。作者王實甫,元代著名雜劇作家,大都(今北京市)人。他一生寫作了14種劇本,《西廂記》大約寫於元貞、大德年間(1295~1307)是他的代表作。這個劇一上舞臺就驚倒四座,博得男女青年的喜愛,被譽為“西廂記天下奪魁”。 歷史上,“願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屬”這一美好的願望,不知成為多少文學作品的主題,《西廂記》便是描繪這一主題的最成功的戲劇。 《西廂記》故事,最早起源於唐代元稹的傳奇小說《鶯鶯傳》,敘述書生張珙與同時寓居在普救寺的已故相國之女崔鶯鶯相愛,在婢女紅娘的幫助下,兩人在西廂約會,鶯鶯終於以身相許。後來張珙赴京應試,得了高官,卻拋棄了鶯鶯,釀成愛情悲劇。這個故事到宋金時代流傳更廣,一些文人、民間藝人紛紛改編成說唱和戲劇,王實甫編寫的多本雜劇《西廂記》就是在這樣豐富的藝術積累上進行加工創作而成的。 《長亭送別》表現崔鶯鶯和張君瑞的離愁別恨,反映“悲歡聚散一杯酒,南北東西萬里程”的送別主題,情節並不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