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561730536542
-
2 # 風又淨
中國古建築以木材、磚瓦為主要建築材料,以木構架結構為主要的結構方式。
此結構方式,由立柱、橫樑、順檁等主要構件建造而成,各個構件之間的結點以榫卯相吻合,構成富有彈性的框架。
中國古代木構架有抬梁、穿鬥、井榦三種不同的結構方式。
抬梁式是在立柱上架樑,樑上又抬梁,所以稱為“抬梁式”。
宮殿、壇廟、寺院等大型建築物中常採用這種結構方式。
穿鬥式是用穿枋把一排排的柱子穿連起來成為排架,然後用枋、檁鬥接而成,故稱作穿鬥式。
多用於民居和較小的建築物。
井榦式是用木材交叉堆疊而成的,因其所圍成的空間似井而得名。
這種結構比較原始簡單,現在除少數森林地區外已很少使用。
木構架結構有很多優點,首先,承重與圍護結構分工明確,屋頂重量由木構架來承擔,外牆起遮擋Sunny、隔熱防寒的作用,內牆起分割室內空間的作用。
由於牆壁不承重,這種結構賦予建築物以極大的靈活性。
其次,有利於防震、抗震,木構架結構很類似今天的框架結構,由於木材具有的特性,而構架的結構所用斗拱和榫卯又都有若干伸縮餘地,因此在一定限度內可減少由地震對這種構架所引起的危害。
“牆倒屋不塌”形象地表達了這種結構的特點。
雖然構架開式和閉式看起來是兩個獨立的結構,如果根據單獨的開式和閉式的圖紙來組裝是不可能構成一個完整的平臺的,那麼如何用一個開式和一個閉式組裝成一個平臺呢?先用閉式的左側和和頂板,右側連線一個完整的開式,再把之前的閉式的剩餘的那兩個立柱安裝在開式沒有立柱的那一側,所以開式在安裝過程中相當於對圖紙進行了180度的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