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817774855116

    心臟病本身不一定需要核磁共振檢查,也不一定就具有太大優勢。一般情況下,核磁共振對心律失常本身判斷價值不如心電圖以及心電生理學檢查大,對心臟大體結構的探查一般心超也就可以了。核磁共振僅僅在部分心超還不足的情況下有優勢,比如主動脈夾層等。對冠心病,那麼冠狀動脈造影是黃金診斷,就是多排(64排以上)螺旋CT也能大體做冠脈造影的粗篩。所以本身看心臟疾病,核磁共振未必就需要 做。

    如果問的是做了心臟支架術後是否可以核磁共振檢查,那麼心臟支架術一般都還是可以經受核磁共振檢查的。因為目前的支架一般採用的是無磁或者弱磁材料。無磁性的一般立即可以接受磁共振(磁共振場強3T以下就立即可以做,一般就算1.5T場強的磁共振也不算磁場很低了,過去有的0.5T的低場強核磁共振都還可以提供不錯的檢查效果)。

    如果是弱磁性材料的支架,那麼推遲6個禮拜做磁共振檢查也沒有問題的。

    但是有一種情況,就必須禁止磁共振檢查,就是置放了起搏器(無論永久起搏器還是臨時起搏器)或者ICD(植入式自動除顫裝置)的 病人,因為這裡面是有電子元器件的,而這些是對於磁場是非常敏感的。

    此外,一些應用了心臟血流動力學監測裝置比如心臟漂浮導管,或者主動脈反博泵,以及心室輔助裝置的患者,也都是禁忌磁共振檢查的

    有關內容,我曾經寫過一個部落格《置入心血管裝置後行磁共振檢查的安全性問題》,在新浪部落格2010年3月13日發表過,你有興趣可以看看,搜尋 厲清就是我 新浪部落格 ,在心血管內科 分類下面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草鞋是船是什麼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