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鯨落餘生

    第一枚以銖命名的方孔圓錢出自建元元年,三銖是古代貨幣史上第一枚以“銖”命名的方孔圓錢。

    三株錢徑為23毫米,厚1.5毫米,重2.5克,三銖錢“銖”字的“金”旁,上呈三角形,下是王字直筆到底為一橫,與五銖錢的銖字筆畫形體截然不同,背平無輪廓。

    三銖錢是建元元年,也就是漢武帝建元元年鑄行,建元五年行止。中國貨幣史上流通時間最短的貨幣。鑄於漢武帝建元元年上有“三銖”二字故名。三銖錢面有外廓,重如其文,背平素。錢幣外圓內方,象徵著天地乾坤。所用材料為銅。

    山西絳縣、湖南衡陽公行山、河南鎮平賈宋鎮出土的“三銖”錢,枚重均在2g上下,印證了《平準書》所述“更鑄三銖錢,文如其重”。1973年山東萊蕪市西漢冶銅遺址中,出土“三銖”錢石範,錢範印證了《平準書》所載“更鑄三銖錢”是準確的。

    《史記·平準書》:“令縣官銷半兩錢,更鑄三銖錢,文如其重。”譯文:”命令縣官銷燬半兩錢,改鑄三銖錢,文與重量“。《漢書·食貨志下》:“有司言三銖錢輕,輕錢易作奸詐,乃更請郡國鑄五銖錢。”譯文:“官員說三銖錢輕,輕錢換作奸詐,於是又請求國鑄五銖錢”。

    擴充套件資料:“三銖錢”是西漢武帝第一次直接以“銖”重入錢文的方孔圓錢的一次大變革,也是西漢錢幣中存世較稀的一種,雖然只是曇花一現,卻具有特定的時代意義。但由於史籍上對三銖錢始鑄時間的表述相隔21年,導致近年來在錢幣界引發了一場不小的爭議。

    因三銖錢的始鑄時間問題關係到西漢真正統一“五銖錢”之前的貨幣制度背景及其特點,以“銖”重入錢文是五銖錢的鋪墊。三銖錢自建元元年始鑄後,由於其錢輕,很容易造成“盜鑄”。

    且武帝於建元五年(公元前136年)為準備對匈奴的戰爭,所鑄“半兩”重四銖,實際減重後又稱“三分錢”,從三銖錢鑄行僅四年左右,出土及傳世很少,得知它所承擔的社會流通功能有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這是什麼植物。怎麼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