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財迷悠媽聊教育
-
2 # 手機使用者61602795034
各地情況不一樣,每個人情況不一樣,有錢的多給壓歲錢,沒錢的少給壓歲錢,都是表達了一種心意。我們是大多給15歲以下的,數也不是很大。實際上是一種禮賞往來,對孩子的親愛,大人也光彩,拉近了親友的關係。
-
3 # 劉老師003
“壓歲錢”又叫紅包,但它與普通的紅包又有所不同,它是在春節、這個特別日子,人們用來傳遞情感的特殊產物。
最早、“壓歲錢”是用紅紙、或紅布包好,在神壇上壓著,表示用錢來壓住歲月的改變。古人也希望自己及家人永葆青春、不老。年復一年,就被傳承下來,直到今天。
“壓歲錢”、在改革開放四十年春節裡,以形式和內容兩個方面存在於春節的特殊日子裡。
從形式上看,“壓歲錢”(紅包)、從自己用紅紙、紅布包,轉化成、用專制的紅包裝封“壓歲錢”,使用起來更加方便、比較快捷。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應用到媒體,紅包也轉化成虛擬紅包,應用在媒體上。春節期間,人們參與媒體主辦的各種福利活動,從手機等通迅工具上就可以領取紅包,更為快捷的是兩個人要發紅包,用手機掃一下二維碼,就發完紅包了。
隨著社會的進步,“壓歲錢”(紅包)的打喜形式,正在發生改變,向著更加科學、
快速、人文的方向傳遞著人們的情感。
從內容上來說,“壓歲錢”有許多稱謂:公務員叫年終獎(或稱十三月工資等),事業單位稱過年錢(績效工資等),公司員工說是貢獻獎等。只有一家人和朋友之間、過年打喜的稱“壓歲錢”。我認為,年終打喜的錢,都是取到傳遞人們情感的錢,不論是那種稱呼,本質就是“壓歲錢”。以上這些就是春節打喜“壓歲錢”的講究。
從以上“壓歲錢”的形式、內容可體會到春節在人們心中的地位。充分體現中國老百姓對春節如此重視,非同一般。
以前的時候,但凡沒結婚但已工作的人,是可以不發壓歲錢的。而一旦結了婚,意味著長大成人,就要給小輩紅包。因為晚婚,我似乎省了很多紅包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