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和號主炮為三聯裝94式45倍徑460毫米口徑艦炮,3聯裝主炮塔三座,兩座三聯裝炮塔配置在前甲板,一座三聯裝炮塔配置在後甲板。當時日海軍對主炮口徑保密,稱為九四式身長45倍口徑的400毫米炮,實際是460毫米。炮身重165噸,一座炮塔內三門火炮總重為1,720噸,加上炮塔裝甲(790噸)和彈藥的重量,單座炮塔的旋迴部的重量總重為2,774噸(有些資料稱大和炮塔重2,510噸,系未計算彈藥時的重量),相當於日海軍秋月級驅逐艦的排水量。每發炮彈重1.5噸。炮塔後部裝有93式15米基線測距儀(裝有電羅經,航行時可保持穩定),炮塔兩側前面及頂部前面均裝有潛望鏡式瞄準鏡。炮塔的俯仰角是+45度,-5度,火炮裝填炮彈時,固定在+3度,俯仰速度每秒8度,炮塔旋迴一週3分鐘。發射速度2分鐘三個齊射,1.8發/每分;炮彈基數每門炮100發,每發炮彈重1.5噸,每發炮彈裝藥量330公斤。揚彈速度每發6秒,裝彈機械化。編制艦員總數2300名,其中準士官以上150名,下士官及水兵2,150名,分為炮術、航海、通訊、內務、機關、飛行、醫務、主計(財務)等八個科,各科主官分別為通訊長、航海長、內務長、飛行長、機關長、軍醫長、主計長。每科下轄一個或幾個分隊,設有大尉分隊長一名、少尉分隊士數名;分隊之下為班,一班通常為15人,班長為上等兵曹。編制改定前大和級共有20個分隊,大和號臨終時設有22個分隊,高炮分隊是大和在萊特灣大海戰後才增設的。艦上的最高指揮官是大佐銜艦長,戰鬥時,艦長在晝戰艦橋或夜戰艦橋上指揮戰鬥,大佐銜副艦長則在防護嚴密的司令塔內襄助之,主要負責損管防禦指揮。
大和號主炮為三聯裝94式45倍徑460毫米口徑艦炮,3聯裝主炮塔三座,兩座三聯裝炮塔配置在前甲板,一座三聯裝炮塔配置在後甲板。當時日海軍對主炮口徑保密,稱為九四式身長45倍口徑的400毫米炮,實際是460毫米。炮身重165噸,一座炮塔內三門火炮總重為1,720噸,加上炮塔裝甲(790噸)和彈藥的重量,單座炮塔的旋迴部的重量總重為2,774噸(有些資料稱大和炮塔重2,510噸,系未計算彈藥時的重量),相當於日海軍秋月級驅逐艦的排水量。每發炮彈重1.5噸。炮塔後部裝有93式15米基線測距儀(裝有電羅經,航行時可保持穩定),炮塔兩側前面及頂部前面均裝有潛望鏡式瞄準鏡。炮塔的俯仰角是+45度,-5度,火炮裝填炮彈時,固定在+3度,俯仰速度每秒8度,炮塔旋迴一週3分鐘。發射速度2分鐘三個齊射,1.8發/每分;炮彈基數每門炮100發,每發炮彈重1.5噸,每發炮彈裝藥量330公斤。揚彈速度每發6秒,裝彈機械化。編制艦員總數2300名,其中準士官以上150名,下士官及水兵2,150名,分為炮術、航海、通訊、內務、機關、飛行、醫務、主計(財務)等八個科,各科主官分別為通訊長、航海長、內務長、飛行長、機關長、軍醫長、主計長。每科下轄一個或幾個分隊,設有大尉分隊長一名、少尉分隊士數名;分隊之下為班,一班通常為15人,班長為上等兵曹。編制改定前大和級共有20個分隊,大和號臨終時設有22個分隊,高炮分隊是大和在萊特灣大海戰後才增設的。艦上的最高指揮官是大佐銜艦長,戰鬥時,艦長在晝戰艦橋或夜戰艦橋上指揮戰鬥,大佐銜副艦長則在防護嚴密的司令塔內襄助之,主要負責損管防禦指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