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晚風穿林孤雁來還去
-
2 # 胖胖的一輩子
個國家能不能對外戰爭,要看多方面的原因的,首先,要看看的綜合國力,軍事,經濟等,和皇帝及手下的大臣,從地理上來看,蜀漢是三國時期面積最小的,勢力最弱的,戰鬥裡最差的,但是北有強魏,東有吳,國力陣容都遠遠高於蜀漢,何況蜀漢多沒有大將,實在是可悲,諸葛亮的隆中對有一個很大的毛病,就是他想先站穩荊州,後圖益州,但是從當時他提出來的時間和軍事來看,要做到這一點是很難的,強魏和吳都不會放棄荊州這塊肥肉,加上他所說的聯吳攻魏的政策是要在對方都有誠心的情況下,才能聯合,更不用說佔借人家的荊州,那麼就是和吳有潛在的矛盾,當利益發生衝突時,聯合自然瓦解,於是才有後來的劉備攻吳導致慘敗的結局,導致國力衰退,後又有南方做亂,強魏五路伐蜀,更是雪上加霜,國裡不支,經濟不強,才導致六出祁山,無功而返,在和魏國的持久戰爭中沒有得到一點好處反而被其拖跨,導致滅國,所以要想攻國,首先自身要強大,諸葛亮的六出祁山沒有根據自己的國力人力才力的實際情況而進行的一場戰爭,其結果必敗
我覺得諸葛亮六出祁山是不得不為,
第一,一統天下是蜀國的既定目標,為了完成目標,為了蜀國的生存,為了獲得更多的土地和人口,必須要對外擴張,但蜀國的西邊和南邊都是荒蕪之地,而東邊是盟友孫權,由於聯吳抗魏的總體方針不能破壞,只能選擇北伐。
第二,原因是進攻是最好的防守,諸葛亮清楚地明白蜀國和魏國在整體實力上存在著巨大的差距,如果採用保守的防禦的話,由於當時的經濟重心依然在北方平原,隨著時間的推移,魏國的人口和經濟只會得到越來越快的增長
第三,其實和第二點是差不多的。當時已是三分天下蜀國的經濟是排在第三位,蜀國對外經濟交流遠不如魏吳方便,隨著時間推移必定還是最弱的,諸葛亮不得不北伐以爭奪土地,人口,經濟的未來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