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的大小便,像是寶寶健康的“晴雨表”,反映了其每日所吃的食物以及消化功能的狀況,與寶寶的健康生長髮育有著很緊密的關係。細心的爸爸媽媽可以透過觀察寶寶大小便的次數、顏色、形狀和氣味,來了解小傢伙的身體健康“訊息”。
1~2個月的寶寶,不同的餵養方式,大便性狀也不同。
母乳餵養的寶寶排便不費什麼力氣,每天排便3次或者3天排便1次都屬正常,大便呈金黃色軟便,有點酸味。
人工餵養的寶寶大便呈淡黃色或土灰色,硬膏狀,略帶臭味,每天大便1~2次,或是隔天一次大便。如果寶寶3~4天才大便一次,且排便時很費勁的樣子,排出的大便成粗條狀或是顆粒狀,這時寶寶就是發生便秘了。
1~2個月寶寶的小便通常是淡黃色,尿量與次數的多少,與寶寶吃奶或是飲水量有關,只要顏色不深,不渾濁,都屬於正常。
新生寶寶排便有什麼特點?
寶寶出生後的第1天,根據開奶情況的不同,有的寶寶較少有尿,也有的寶寶排尿4~5次。之後,隨著進食量的增加,寶寶一晝夜的小便次數可達20次。
新生寶寶一般在出生24小時之內排出墨綠色、黏稠、無臭的胎便。隨後的2~3天,大便呈棕褐色,隨著母乳餵養的增多,寶寶的大便也逐漸轉為正常。餵養方式不同,寶寶正常的大便顏色及次數也略有差異。母乳餵養的寶寶的大便通常為黃色,大便次數較多,每日2~7次都屬於正常。人工餵養的寶寶的大便則為淡黃色或是土灰色,有臭味,每日1~2次左右。
如果寶寶的大便呈水樣、蛋花樣、黏液樣、泡沫樣,且大便顏色異常、排便次數增加,或者寶寶在出生後48小時沒有小便,以及寶寶剛排出的新鮮尿液有鼠尿樣氣味時,爸爸媽媽一定要告訴醫生,以便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診治。
——文章摘自《孕婦學校高階教程——0~1歲育兒》
寶寶的大小便,像是寶寶健康的“晴雨表”,反映了其每日所吃的食物以及消化功能的狀況,與寶寶的健康生長髮育有著很緊密的關係。細心的爸爸媽媽可以透過觀察寶寶大小便的次數、顏色、形狀和氣味,來了解小傢伙的身體健康“訊息”。
1~2個月的寶寶,不同的餵養方式,大便性狀也不同。
母乳餵養的寶寶排便不費什麼力氣,每天排便3次或者3天排便1次都屬正常,大便呈金黃色軟便,有點酸味。
人工餵養的寶寶大便呈淡黃色或土灰色,硬膏狀,略帶臭味,每天大便1~2次,或是隔天一次大便。如果寶寶3~4天才大便一次,且排便時很費勁的樣子,排出的大便成粗條狀或是顆粒狀,這時寶寶就是發生便秘了。
1~2個月寶寶的小便通常是淡黃色,尿量與次數的多少,與寶寶吃奶或是飲水量有關,只要顏色不深,不渾濁,都屬於正常。
新生寶寶排便有什麼特點?
寶寶出生後的第1天,根據開奶情況的不同,有的寶寶較少有尿,也有的寶寶排尿4~5次。之後,隨著進食量的增加,寶寶一晝夜的小便次數可達20次。
新生寶寶一般在出生24小時之內排出墨綠色、黏稠、無臭的胎便。隨後的2~3天,大便呈棕褐色,隨著母乳餵養的增多,寶寶的大便也逐漸轉為正常。餵養方式不同,寶寶正常的大便顏色及次數也略有差異。母乳餵養的寶寶的大便通常為黃色,大便次數較多,每日2~7次都屬於正常。人工餵養的寶寶的大便則為淡黃色或是土灰色,有臭味,每日1~2次左右。
如果寶寶的大便呈水樣、蛋花樣、黏液樣、泡沫樣,且大便顏色異常、排便次數增加,或者寶寶在出生後48小時沒有小便,以及寶寶剛排出的新鮮尿液有鼠尿樣氣味時,爸爸媽媽一定要告訴醫生,以便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診治。
——文章摘自《孕婦學校高階教程——0~1歲育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