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雲觀靈官殿,始建於明英宗正統八年(1443年),明代英宗景泰七年(1456年)重建,清康熙元年(1662年)再修,殿內主祀道教護法尊神王靈官。
道教有眾多護法神,王靈官就是地位最高的一位護法神,亦稱“王靈官元帥”、“豁落火車王靈官”、“玉樞火府天將王靈官”或“隆恩真君”。他三隻眼睛耀天地,手執金鞭巡世界,身披金甲顯威靈,司天上、人間糾察之職。統領百萬神將神兵,能走火行風、穿山破石、飛騰雲霧、祈晴禱雨、鎮妖伏魔、至剛至勇,還能治病驅邪,收瘟攝毒,普救生靈,法力無邊。因此為鎮受山門的護法神。對他的傳說記載不一。有說是王靈官本名叫王善,是宋徽宗時候之人。有說他原是湘陰(今江蘇淮陰)城隍廟的城隍,因威猛無敵,剛正無私,嫉惡如仇,普救生靈,而被玉皇大帝封為“都天糾察豁落先天主將”。老百姓贊之曰:三眼能觀天下事、一鞭驚醒世間人。
殿內靈官像為明代木刻雕像,高約1.2米,比例適度,雕刻精美。紅臉虯鬚朱發,三目怒視,金甲紅袍,綠靴風帶,左手掐靈官訣,右手執金鞭,足踏風火輪和祥雲,形象栩栩如生。其左邊殿壁上為趙公明和馬勝之紙本畫像,右側為溫瓊、岳飛之畫像,兼工帶寫,白描淡彩,勾勒鐵線遒勁流暢,清新脫俗,具有文人畫風,生動地表現了四大護法元帥剛正威猛的形象,為清代神像畫中少有的佳作。
殿內立有兩塊石碑,東邊的為“重修白雲觀殿宇橋樑碑”,1924年建立,記載白雲觀第21代方丈陳明霖集資修建觀內中路殿堂及窩風橋之事。西邊的為“白雲觀表德述異記”,記載民國時檀越施主向本觀贈助佈施之事。碑下負碑者謂“××”。據說,龍生九子,各有所好。好重者謂“××”,能負石碑;好險者謂“嘲風”,站在大殿角上;生性好殺者謂“睚眥”,故被雕在劍柄上;好望者謂“螭吻”,站在大殿屋脊上;好水者謂“趴蝮”。好鳴者謂“蒲牢”,刻在銅鐘上;好樂者謂“囚牛”,被用在樂器架上,好煙者謂“狻猊”,雕刻於香爐上;性情溫順者謂“椒圖”,鑄在門環上。
北京白雲觀靈官殿,始建於明英宗正統八年(1443年),明代英宗景泰七年(1456年)重建,清康熙元年(1662年)再修,殿內主祀道教護法尊神王靈官。
道教有眾多護法神,王靈官就是地位最高的一位護法神,亦稱“王靈官元帥”、“豁落火車王靈官”、“玉樞火府天將王靈官”或“隆恩真君”。他三隻眼睛耀天地,手執金鞭巡世界,身披金甲顯威靈,司天上、人間糾察之職。統領百萬神將神兵,能走火行風、穿山破石、飛騰雲霧、祈晴禱雨、鎮妖伏魔、至剛至勇,還能治病驅邪,收瘟攝毒,普救生靈,法力無邊。因此為鎮受山門的護法神。對他的傳說記載不一。有說是王靈官本名叫王善,是宋徽宗時候之人。有說他原是湘陰(今江蘇淮陰)城隍廟的城隍,因威猛無敵,剛正無私,嫉惡如仇,普救生靈,而被玉皇大帝封為“都天糾察豁落先天主將”。老百姓贊之曰:三眼能觀天下事、一鞭驚醒世間人。
殿內靈官像為明代木刻雕像,高約1.2米,比例適度,雕刻精美。紅臉虯鬚朱發,三目怒視,金甲紅袍,綠靴風帶,左手掐靈官訣,右手執金鞭,足踏風火輪和祥雲,形象栩栩如生。其左邊殿壁上為趙公明和馬勝之紙本畫像,右側為溫瓊、岳飛之畫像,兼工帶寫,白描淡彩,勾勒鐵線遒勁流暢,清新脫俗,具有文人畫風,生動地表現了四大護法元帥剛正威猛的形象,為清代神像畫中少有的佳作。
殿內立有兩塊石碑,東邊的為“重修白雲觀殿宇橋樑碑”,1924年建立,記載白雲觀第21代方丈陳明霖集資修建觀內中路殿堂及窩風橋之事。西邊的為“白雲觀表德述異記”,記載民國時檀越施主向本觀贈助佈施之事。碑下負碑者謂“××”。據說,龍生九子,各有所好。好重者謂“××”,能負石碑;好險者謂“嘲風”,站在大殿角上;生性好殺者謂“睚眥”,故被雕在劍柄上;好望者謂“螭吻”,站在大殿屋脊上;好水者謂“趴蝮”。好鳴者謂“蒲牢”,刻在銅鐘上;好樂者謂“囚牛”,被用在樂器架上,好煙者謂“狻猊”,雕刻於香爐上;性情溫順者謂“椒圖”,鑄在門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