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你永遠追不上的巨人

      西施,是春秋時越國有名的美女。相傳越王勾踐採用謀臣范蠡的計策,將西施獻與吳王夫差;致使夫差因而荒淫誤國,西施的名聲因此流傳,成為後世“美女”的代稱。“情人眼裡出西施”意思是說,戀人之間產生了好感,就會覺得對方像西施一樣美麗無比。正如古人詩云:“草茅多奇士,蓬蓽有秀色,西施逐人眼,稱心斯為得。”  “情人眼裡出西施”這句話,在二定意義上說明了意識是客觀世界的主觀映象這一辯證唯物主義的哲學道理。  意識同客觀世界的關係是反映與被反映的關係。既然意識是客觀世界的反映,那麼,什麼同一個事物在不同的人的頭腦裡會有不同的反映呢?這是因為,反映是被反映者和反映者相互作用的結果,反映不但為被反映者所決定,\又受到反映者的制約。不同的反映者,由於社會地位、思想修養、文化水平等不同,或者由於年齡、性別和心智的完善程度等;對於同一事物的反映會有差異。所以,“反映”在內容上是客觀的,在形式上又具有主觀的特徵。一句話,意識是客觀世界的主觀映象。或者說,對於同一客觀物件,由於主體的不同,所形成的映象也不完全相同。“情人眼裡出西施”就是很典型的例子。一個女子,在素昧平生的人的眼裡,可能是相貌平平,但在情人的眼裡,就可能成為像西施一樣的美麗佳人,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富有迷人的魅力。這正是由於反映者的主體因素對“反映”制約的結果。  當然,我們應該清楚地認識到,“情人眼裡出西施”雖然表現了意識中所具有的主觀的特徵,但這種特徵的根源仍然是客觀的,因為反映者的不同認識都是由於社會環境、實踐經驗、生活條件差異等原因造成的。而所有這些原因,歸根到底都可以在物質的過程中得到解釋。不認識到這一點,把認識的主觀性絕對化,那就確實是主觀主義地憑感情用事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很多遊戲中,人物都可以在跳躍中改變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