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有知社

    諸葛亮家族在漢末三國時期,完美地詮釋了“各為其主”的含義。諸葛亮效力了蜀漢,其兄諸葛瑾效力於東漢,而其族弟諸葛誕效力於曹魏。兄弟三人,各效力一方,也皆忠心執事於一方,而未有二志。

    當初劉備遣諸葛亮通使於東吳,孫權對諸葛瑾道:‘卿與孔明同產,且弟隨兄,於義為順,何以不留孔明?孔明若留從卿者,孤當以書解玄德,意自隨人耳。’諸葛瑾卻道:‘弟亮以失身於人,委質定分,義無二心。弟之不留,猶瑾之不往也。’而當蜀漢與東吳交惡時,有人向孫權告密說:諸葛瑾私下遣親人至蜀漢,有通敵之嫌。孫權道:“孤與子瑜有死生不易之誓,子瑜之不負孤,猶孤之不負子瑜也。”

    可以說,孫權對諸葛瑾極其信任與器重。那麼,當諸葛瑾已出仕東吳,諸葛亮為何不去投靠兄長,而躬耕於南陽呢?

    其一,與諸葛亮的交際圈有關。諸葛亮年幼喪父,而與其弟諸葛均跟隨其叔父諸葛玄生活。諸葛玄曾被袁術任命為豫章太守,而正當其前去赴任之際,卻被朝廷任命的朱皓所替代。於是,諸葛玄便去投奔了荊州劉表。諸葛玄去世後,諸葛亮便在南陽的隆中耕讀,其交際的圈子也都是荊襄名士,並娶了黃承彥之女為妻。而黃承彥在荊襄頗有勢力,黃承彥娶了蔡瑁的長姊為妻,而蔡瑁的次姊即為劉表的繼室。可以說,諸葛亮雖還隱居未仕,但已經擠進了荊襄的上層名流。反而,身處江東的兄長,雖受孫權的器重,卻並無深厚的根基。

    其二,與諸葛亮的宏願有關。諸葛亮有中興漢室的宏願,而東吳的政權雖已比較穩定,卻沒有任何的名分。故而,諸葛亮不願意去效力於東吳,而更傾向於輔佐漢室宗親以成帝王之業。而其時的劉備雖系依附於劉表,無甚勢力根基,但其頗得荊襄名士之心,且對自己甚為器重。而使諸葛亮有遇明主之感。

    其三,投奔東吳,難展現自身的才華。諸葛亮以管仲、樂毅自比,自視甚高。而孫權的身邊文武英才已甚多,很難再獲得非比尋常的重用。而劉備的身邊卻缺乏一流的輔佐人才,正好可以施展自己的抱負。

  • 2 # 傅斯鴻

    這裡我來談談漢末三國的諸葛家族,你或許就知道諸葛兄弟為何要分別在不同的國家裡任職了。

    諸葛亮的先祖諸葛豐在漢元帝時期曾經擔任過司隸校尉,這個官的權力之大,不僅可以統率軍隊,還是京師和地方的秘密監察官,後因遭同僚誹謗而罷官。諸葛亮的叔父諸葛玄擔任過豫章太守,在曹操屠徐州之時,將諸葛兄弟從山東接出,安置在荊州南陽一帶。當時,諸葛瑾已經在孫權帳下謀事,而諸葛玄則為劉表的屬官。

    從這一時期開始,諸葛家族就有了分屬不同陣營的情況。然而,諸葛家族的人個個絕頂聰明,能力超群,倘若共事一主,難免會形成一個權傾朝野的群體。就後面的發展情況來看,諸葛亮是蜀國的實際統治者,諸葛恪也在吳國掌權很長時間,諸葛誕統領著魏國的軍隊。這樣一個家族如果裝在一個籃子裡,那就會有滅族之險。

    因此,諸葛家族不僅是各自分屬不同的政權、陣營,甚至連兒子的相互過繼。諸葛瑾將次子諸葛喬過繼給諸葛亮當兒子,一直生活在蜀漢政權。後來諸葛恪在吳國被滅族,諸葛喬又認回諸葛瑾,延續了諸葛瑾一支的血脈。

    漢末三國作為亂世,如同諸葛家族這樣的情況不在少數,例如張飛就娶了夏侯淵的侄女,張飛的兩個女兒嫁給劉禪做皇后,劉禪實際與曹魏也有著子婿的關係。這也跟華人對於國與天下的概念區分有著很大關係。華人講家國天下,放在第一位的是家,其實是國,再次是天下。放在這樣一個大的概念裡,延續家族是第一要義,投靠一國不過是養活家族的手段,而天下則是發揚家族的一大平臺。

    因此,華人很早就懂得雞蛋不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裡。更何況諸葛瑾在吳國地位甚高,後來又官拜大將軍。以諸葛亮更勝其兄的才華,既不能掩蓋了兄長的光芒,又要做自己的一番事業,最終他也成為一國的實際掌權者。而諸葛家族分事三國,成為三國第一家族,可見這其中的家族智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急性非淋巴細胞白血病M2型的患者有什麼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