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pzyyo24296

    “虛妄”,是佛家語,無實曰虛,反真曰妄。就是既不真,也不實,不真實,不存在。這兩句詩,是說,絕望是不真實、不存在的,絕望裡藏著希望,希望裡藏著絕望。絕望和希望都是虛妄的,都是不真實的。生活有時使人失望,有時給人帶來希望,既然如此,還是應該相信希望。“絕望之為虛妄,正與希望相同”這句話出自裴多菲·山陀爾1947年7月17日致友人凱雷尼·弗裡傑什的信。後魯迅在散文詩《希望》中引用。《希望》中寫否定“自欺的希望”而肯定“真正的希望”。面對“寂寞”,作者只有自己“肉薄暗夜”。對於那些庸祿、無聊的青年,作者引用裴多菲的《希望》之歌,加以否定;又以裴多菲為愛國而戰死的事例和他的另一句話:“絕望之為虛妄,正與希望相同。”說明在另一部分像裴多菲一樣的青年身上,是存在著肉搏黑暗的“真正”的希望的。這裡,分明表現了作者對青年群體的清醒認識。擴充套件資料魯迅散文詩《希望》簡介《希望》是現代文學家魯迅於1925年創作的一首散文詩。這首詩以直抒胸臆為基本筆法,結合運用象徵隱喻,透過繁富的意象,生動地呈現了主體的情感體驗。同時頻繁使用“然而”等轉折詞語,造成宛曲周致的抒情語調,淋漓盡致地表現了抒情主人公錯綜複雜的心情,感受和思想矛盾。名家點評《希望》北京師範大學教授黃開發:全篇詩意蔥鬱。貫穿始終的是作者的感情線索,希望與絕望起伏交錯,造成文勢的跌宕起伏。感情基調凝重、悲壯。語言凝鍊、形象,詩味雋永。著名學者汪暉:一旦“希望”本身的意義遭到懷疑,“絕望”也便隨之消失,因為它也屬於未來,屬於“尋找”與其“結果”的背逆。由此,《野草》達到了其哲學的頂峰:“絕望之為虛妄,正與希望相同!”魯迅以“虛妄”的真實性同時否定了“絕望”與“希望”,把生命的全部意義歸結為人的現實抉擇:“肉搏這空虛中的暗夜”,從而構建了一套即便面對雙重“絕望”和“虛無”也能據以生存和抗戰的這些——“反抗絕望”的人生哲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手錶如何防受磁,手錶被磁化了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