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aifue24779
-
2 # 使用者2562339713923
語出 唐代虞世南 的《蟬》(原詩:垂緌飲清露, 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 非是藉秋風。) 這首託物寓意的小詩,是唐人詠蟬詩中時代最早的一首,很為後世人稱道。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這是全篇比興寄託的點睛之筆。它是在上兩句的基礎上引發出來的詩的議論。蟬聲遠傳,一般人往往以為是藉助於秋風的傳送,詩人卻別有會心,強調這是由於“居高”而自能致遠。這種獨特的感受蘊含一個真理:立身品格高潔的人,並不需要某種外在的憑藉(例如權勢地位、有力者的幫助),自能聲名遠播,正象曹丕在《典論·論文》中所說的那樣,“不假良史之辭,不託飛馳之勢,而聲名自傳於後。”這裡所突出強調的是人格的美,人格的力量。兩句中的“自”字、“非”字,一正一反,相互呼應,表達出對人的內在品格的熱情讚美和高度自信,表現出一種雍容不迫的風度氣韻。唐太宗曾經屢次稱賞虞世南的“五絕”(德行、忠直、博學、文詞、書翰),詩人筆下的人格化的“蟬”,可能帶有自況的意味吧。沈德潛說:“詠蟬者每詠其聲,此獨尊其品格。”(《唐詩別裁》)這確是一語破的之論。
-
3 # 使用者1220686403821
出自:虞世南:蟬
全詩: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意思
垂緌飲清露:緌是古代官帽打結下垂的帶子,也指蟬的下巴上與帽帶相似的細嘴。由於蟬用細嘴吮吸清露,因此也暗示著冠纓高官要戒絕腐敗,追求清廉。
流響出疏桐:蟬居住在挺拔疏朗的梧桐上,與那些在腐草爛泥中打滾的蟲類自然不同,因此它的聲音能夠流麗響亮。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蟬正是因為在高處發聲因此它的聲音才能傳得遠,而不是由於憑藉秋風一類外力所致。暗示著:做官做人應該立身高處,德行高潔,才能說話響亮,聲名遠播。
說的是蟬 蟬喝的是清冽的露水, 悅耳的叫聲自梧桐林向外遠播。 因為它站的高聲音傳的遠, 並不是藉助了的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