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林深見鹿101

    政策的變化對明清三大商幫形成起著重要作用

    山西晉商大院

    中國的經濟和文化在宋代曾達到相當高的水平,經元代之後,在明代又迎來了一個高潮。據專家估計,明朝萬曆年間農產品總量達696億斤,江南水稻單產量到2石(300斤)左右,與當時的歐洲處於同一水平。農業的發展為工商業的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 明代在官營手工藝衰落的同時,民營的手工業有了快速的發展。尤其是江蘇的絲綢業,廣東佛山的冶鐵和鐵器的鑄造業,江西景德鎮的制瓷業以及其他地方的棉紡織業,無論在生產技術上還是生產規模上,都有了相當的發展。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商業亦有相當大的發展。

    明朝初年,為了保衛北部邊防,設立了“九邊”(九個軍區),80多萬的強軍和30萬匹戰馬給政府財政造成了極大的壓力,於是,洪武三年開始實行的以糧換鹽政策成為晉商和陝商形成的契機。明代中期,官府授權的私人鹽業壟斷經營成為了徽商成長的關鍵推動力。而在遼寧和張家口分別開放東西馬市,對晉商由以鹽業為主轉向多種經營有了重要的促進作用。同樣,明代中期海禁的放鬆,也是浙商,閩商,粵商得以形成的直接原因。

    商幫是以鄉土親緣為紐帶,擁有會館辦事機構和標誌性建築的商業集團。

    中國歷史“三大商幫”:粵商、徽商、晉商,也有陝商、晉商、徽商的說法。

    粵商與徽商、晉商、浙商、蘇商一道,在歷史上被合稱為“五大商幫”。

    清朝時以晉商,徽商,粵商,秦商,山東商幫、蘇南商幫、浙江商幫、閩南商幫、珠三角商幫、河南商幫等十大商幫為主。

    商幫起源

    伴隨幾百年商品經濟的發展,到明清時期商品行業繁雜和數量增多,商人隊伍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有一天,我不愛你了,你會怎麼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