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昂首高歌散淡人
-
2 # 魯源
回答莫言作品憑什麼獲得諾獎的問題,我覺得很簡單,也就是憑兩個字:實力。
首先,莫言的文學造詣深厚。莫言是中國當代著名作家。他在80年代中期以鄉土作品崛起的,其作品充滿著“懷鄉”以及“怨鄉”的複雜情感,被歸類為“尋根文學”作家。2000年,莫言的《紅高粱》入選《亞洲週刊》評選的“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2005年莫言的《檀香刑》全票入圍茅盾文學獎初選。2011年莫言憑藉作品《蛙》獲得茅盾文學獎。2012年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獲獎理由是:透過幻覺現實主義將民間故事、歷史與當代社會融合在一起。2019年7月30日,他被秘魯天主教大學授予榮譽博士學位。
其次,莫言作品帶著濃厚的鄉土氣息。莫言的作品有濃濃的鄉土氣息,反映了那個時代鄉土生活。在莫言的作品中濃濃的高密東北鄉的鄉土氣息,是莫言先生文學創作的最初靈感來源,這是一個農村走出的作家應有的淳樸和謙誠,他的作品把濃厚的鄉土氣息躍然紙上,且是讓人耐讀和品位,他的作品和語言豪放且又揉進了文雅,褪去外殼,方顯農村生活的本質。再是,莫言創作風格獨具鮮明特色。莫言的創作風格和特點大體是題材的選擇是農村,人物的塑造特點鮮明,故事複雜多變,語言犀利潑辣,敘事技巧花樣多變如倒敘、插敘和不斷變換敘事人稱與敘事角度,結構比較特別,思想充滿了“大悲憫”情懷等等。尤其是他的創作手法是魔幻現實主義筆法。所以人們歡迎,而且有能力獲得諾獎。
莫言的作品幾乎我都看過,單從語言的角度去評,不細膩,不精緻無法與張顯亮的《男人一半是女人》,高建群的《最後一個匈奴》,假若以故事的跌宕起伏,結構闊曠而,又不及李國文的《冬天裡的春天》。全面衡量藝術造詣,行文特色,挖掘民族文化深度,展示時代風貌,塑造人物型象,又不及陳忠實的《白鹿原》,賈平凹的《廢都》。但是,無論是莫言的《紅高粱》,還是《生死疲勞》都是時代的一流作品,憑什麼能獲諾獎,只能問美國評委鬼子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