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王效鈞

    文字的傳承,是有規律的——即是繼承的,又是發展的。從大的朝代看,商朝用甲骨文,周朝用大篆。到戰國時代,各諸侯國紛爭,天下大亂,儘管各國文字均脫胎於周朝的大篆,但由於地域的隔閡,文字在發展過程中自然出現差異,就如現在大陸與臺灣文字的差異一樣。

    秦統一六國之後,為了統治的需要,統一文字就成為必然。但為什麼要用小篆呢?

    1、涉及的是文字的傳承。我們從出土的文物可以看出,周朝、戰國時期的青銅器銘文用的都是大篆。如我們熟知的毛公鼎、虢季子白盤。

    那麼,相對來說,將六國通行的大篆規範一下,改成全國通用、統一的文字,實際上是最為簡便的方式。

    2、與之關聯的,就是大篆是官方的、高貴的。所以,承繼大篆就是一種必然趨勢。但是大篆相對來說比較複雜。在一個文字以實用為目的的時代,書寫方便是最迫切的要求,因此規範、相對書寫簡單、但又不失高貴的小篆就成為了一種必然的選擇。

    單就書寫方便,隸書其實更好。現在出土的秦簡中已經大量使用隸書了,但就高貴和正統來說,小篆無疑比隸書更適合作為宮廷的通用文字。

  • 2 # 唐聖寶

    和中國確定普通話作為標準話一樣。其實也可以用天津的做普通話,也可以用客家的。等等。但為什麼總京片子呢?因為京片子當時得人心,也能夠取得普通的因素。但如果是粵語做普通話一樣可以的。廣東人不也是用它交流的多少世紀,至今還是一樣。用李斯的小篆作通用文字,是他的字符合了統治階級的需求,當時要統一文字,東找找西找找,那就用李斯的小篆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母龜愛咬公龜尾巴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