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季我努學社

    竟陵派是明代後期的一個文學流派,因其創始人鐘惺、譚元春都是湖廣竟陵人,故此得名,也正因如此,其文章體式被稱為竟陵體或鍾譚體,。鐘惺,生於1574年,卒於1624年,字伯敬,號退谷,湖廣竟陵(在今湖北荊門)人,萬曆三十八年進士,曾歷任南京行工部主事、行禮部主事、福建提學僉事。

    浣花溪畔的浣花祠

    鍾、譚有同鄉之誼,曾合作評選《唐詩歸》、《古詩歸》,而暴得文名。他們反對明中葉以來文壇復古之風,強調詩歌要抒寫性靈,批判公安派詩風浮淺,形成了文學爭鳴。鐘惺提出“察其幽情單緒,孤行靜寂於喧雜之中”,喻之為古詩的真精神,詩風走向幽深孤峭,煉字也趨向艱澀幽冷,與公安派俚俗語言迥然不同。

    鐘惺

    鐘惺的傳世作品較多,最具代表的是《浣花溪記》,其作品輯入《隱秀軒集》。

    竟陵派文學對晚明及清代的小品文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比如劉侗的《帝京景物略》就深受該文派的影響,之後追隨竟陵派詩風的還有蔡復一、張澤等。

    但是不得不批評的是,雖然竟陵派詩歌聲稱學習古人詩歌之精神,追求文風的新奇、字義的深奧,用詞注重雕琢,但是也正因為如此,該派文學作品題材狹窄,又因語言的艱澀,對發展和普及造成了很大的束縛。從文學史的角度來看,竟陵派可以看做對明中葉世俗文化的一次反思。

    譚元春三遊烏龍潭

    參考文獻:張憲軍等:《簡明中外文論辭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炎熱天氣怎樣解除煩躁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