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楊大眼看歷史

    其實在宋武帝劉裕之前,後朝對前朝皇室都還說的過去。

    秦滅六國,對六國的王室主要是集中居住,然後監視。劉邦入關中,也沒有殺秦三世子嬰,只是子嬰後來被項羽殺了。曹丕篡漢,封劉協為山陽公,曹魏都沒了,山陽公還在傳承。司馬代魏,封曹奐為陳留王,有說法陳留國一隻傳承到南齊,比晉朝還久。

    但是,從劉裕開始,這種傳統被打破了,之後的王朝對前朝皇室基本就是斬草除根!

    至於原因,秦、魏、晉都是貴族或者士族取得政權,可能都保持著風度,遵守著周禮。周朝就有封夏朝和商朝後人的先例。就比如春秋時的宋,就是商的後裔,周非常大方,封的是公爵。這在學術上好像叫做二賓三恪。而劉邦則因為,項羽殺子嬰的時候自己還說不上話。但劉邦對項氏也是很優厚的。

    劉裕之所以大肆屠戮晉皇室,可能因為,取得皇位時,劉裕已經年紀很大了,同時劉裕出身太低微,沒有家族勢力的支援,擔心自己死後子孫無法控制局面。但這卻開了個血腥的先河,以後的歷史將不斷的上演“奈何生在帝王家!”

  • 2 # 歷史這點兒小細節

    禮崩樂壞,人心不古,亡國之君的待遇發生千變萬化是從南朝劉宋的劉裕開始,在此之前亡國之君基本都善終,在此之後正如胡三省所評:“自是之後,禪讓之君,罕得全矣”。題主的提問答案大概如下:

    一切的根源就在於五胡亂華以及東晉十六國這段時期的混亂,東晉十六國之前的漢、魏晉在禮儀教化之下還保持著最基本的風度,對上天、對民意懷著一絲敬畏之心,當時掌握話語權的人物基本上都是透過察舉制選舉出來的(察舉制選人的標準大概就是舉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者,一句話品行德行不錯的人)。而在之後經歷過百十年的動亂,生死都存在問題,胡化的影響、禮儀教化的缺失導致這批人才斷層。

    之後的繼任者劉裕更是貧苦出身,對人才,對制度並沒有過多的重視,再加上劉裕晚年得子,自己病重之時,兒子還不能獨當一面,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就對前朝皇室大開殺戒,結果引的後世朝代紛紛效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患有乳腺增生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