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662987989839

    先囉嗦兩句,說下“九鼎八簋”是怎麼回事,這和後面要說到的鼎內放什麼東西稍微有點關係。

    鼎在古代被視為傳國重器,是國家權利的象徵,《春秋公羊傳》記載,天子用“九鼎八簋”,卿大夫用“七鼎六簋”,諸侯用“五鼎四簋”,士為“三鼎二簋”。一言九鼎,就打這來的。

    鼎、簋既是食器也是禮器。簡單說,鼎是放肉的,簋是盛糧食的。

    鼎分三種,鑊[huò]鼎、升(正)鼎、羞(陪)鼎。

    1、鑊鼎

    鑊鼎特別大,是烹飪用的。鼎鑊是古代一種酷刑,就是把人扔進大鍋裡煮死,文天祥《正氣歌》裡有“鼎鑊甘如飴,求之不可得。”意思就是鼎鑊之刑對我來說就是毛毛雨,跟喝糖水一樣,只要是為國捐軀你把我煮了也不礙事的。

    2、升鼎

    升鼎又叫正鼎,就是題目中說的祭祀和宴享用的鼎,鼎內一般放牛、羊、豕(豬)、乾魚、幹臘肉、動物腸胃、膚(切肉)、鮮魚、鮮臘肉。

    但是到了春秋戰國,禮崩樂壞,諸侯僭越稱王,也開始用九鼎。比如中山國祭祀時鼎內會存放一些獵物肉或者狗肉這類東西,這和他們的遊牧民族特徵有很大關係,與中原地區鼎內盛放家畜區別較大。據此看,鼎記憶體放的食物可能會根據各地區的生活習慣發生變化。

    3、羞鼎

    羞鼎也叫陪鼎,是配合正鼎用的,“致滋味乃為羞”,羞鼎是用來置調味品的。

    而簋內盛六穀,即稻、黍、稷、梁、麥、苽。

    稻和麥就不說了,黍是黃米;稷指不黏的黍 (一說是高粱);梁通粱,北方通稱“穀子”,去皮後稱“小米”;苽指菰米,一種黑色長粒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剛扒的黃鼠狼皮怎麼處理/儲存/才不腐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