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992459975051

    其實大家一直有一個很大的誤解。《論語·季氏將伐》原文是這樣描寫這段話的:“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其實既來之,則安之真實的意思並沒有隨遇而安的意思。裡面的“安”是使動用法:使(之)安原意是是,若有遠方人不服,就修自己的文德將他們吸引過來,已經把他們招撫來,就要把他們安頓下來。後指既然來了,就要在這裡安下心來。體現了儒家治理天下的一種思想的:很多問題並不是來自外部,而是來自我們內部。所以說:“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實際上是很積極的。原文出自《論語·第十六章·季氏篇·季氏將伐顓臾》季氏將伐顓臾。冉有、季路見於孔子曰:“季氏將有事於顓臾。”孔子曰:“求!無乃爾是過與?夫顓臾,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且在城邦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陳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且爾言過矣,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是誰之過與?”冉有曰:“今夫顓臾,固而近於費。今不取,後世必為子孫憂。”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今由與求也,相夫子,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於邦內。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牆之內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經常睡得太晚會對身體有什麼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