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8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901841896917

      現量”是中國古典美學的一個重l要範疇。作為美學範疇,它的母體在於佛教哲學之中。這個範疇本身就經歷了由佛學而美學的演變過程。把“現量”作為美學範疇正式提出的是明末清初思想家、文學家王夫之。“現量”說是王夫之美學思想體系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現量”一詞是佛教因明學、法相唯識學中的一個範疇,要正確理解王夫之的“現量說”,就不能不先弄清楚“現量”這個概念。

      “量”的原意是指測量,引申為計量、估量。唐·窺基《因明入正理論疏捲上》雲:“論者。量也。議也。”據此也可以說:“量者,論也,議也。” 總之,“量”涉及人對事物的認識。在因明學中“量”是指人對事物的認識或對事物的認識方法,常見有“三量”,即現量、比量和非量三種。梅光羲《相宗綱要合編》雲:“三量者,謂現量比量非量也。心王心所量境之時,其相狀有此三種差別也。現量與比量,皆是正當之量知,非量則是誤謬之量知也。”據丁福保《佛學大辭典》,正當之“量”除現、比二量之外,還有“三量(現量、比量和聖教量)”“四量”、“五量”、“六量”的劃分,但其它的“量”都能攝入現、比二量之中,為現、比二量所包含。

      什麼是“現量”呢?《因明入正理論》雲:“現量謂無分別,若有正智於色等義離名種等所有分別,現現別轉,故名現量。”梅光羲《相宗綱要合編》對此有很好的解釋:

      無分別者,謂離名言分別種類之謂也。緣青色時,若緣青色之名言,則其名言通於一切之青色,即不能逼附其物之自體。即在諸法之共相上轉矣。此則非是現量也。

      緣各類者,亦復如是,亦是共相上轉,故亦非是現量也。若就自性隨念計度三分別言之,則此所謂無分別者,但無隨念計度二分別了耳,非無自性分別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高消費會所餐飲和低消費連鎖餐飲有什麼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