毓璜頂公園又名“小蓬萊”,位於煙臺市芝罘區中心,一山孤出, 海拔72米。山上殿宇恢弘,閣樓高聳,林木蒼翠,鬱鬱蔥蔥,為煙臺 市區著名風景遊覽區之一。現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毓璜頂原名“玉皇頂”,根據毓璜頂碑文記載:清朝光緒十九年 (1893)重修玉皇廟時,當地一名叫劉次垣的文人,他認為用玉皇大 帝的名字命名此山,既不雅,也反映不出這裡的優美特點,於是提議 更名為毓璜頂,沿用至今。
“毓”是生育的意思,“璜”是玉器,形容這 裡環境優美。這樣一來,“毓璜”二字既與原來“玉皇”二字諧音,又能形容這裡的優美,於是就有了 “毓秀鍾靈地不愛寶,璜琮璞玉山自生輝”的詩句。毓璜頂公園就因“毓璜頂”而來。山頂玉皇廟,女牆環繞,獨成院落。
該廟距今已600餘年,經明、清兩代多次拓修,始成今日規模。廟堂分前、毓靖頂公園大門 ▲中、後3進,由山門、中殿、後殿和東西兩廂組成,錯落有致,古樸典 雅。在山門兩側,各有鐘鼓樓1座,飛簷斗拱,十分雄健。中殿坐北 朝南,雕樑畫棟,氣勢宏偉,內供玉皇大帝塑像。
殿前東西兩廂分列, 西廂為道士居所,東廂系會客廳。後殿建於清同治五年(1866),系 候客廳。據記載,李鴻章於光緒年間來煙臺時曾下榻於此。玉皇廟東門外有小蓬萊石坊1座。坊為木石結構,設計新穎,通 體玲瓏剔透。廟東側是小蓬萊閣。閣依東廂後牆而立,面朝正東。
據碑文記載,此閣建於光緒二年(1876)。當時的登萊青道道臺(即 道員)龔易圖將自家珍藏的沉香木呂洞賓雕像搬來供奉。所以,小 蓬萊閣又稱呂祖廟。閣前有一處綠樹掩映、曲徑通幽的小花園。園 東北角有向若亭,亭內石几石凳,雅然清幽。玉皇廟西側為始建於 1983年的玉皇閣。
閣3層,高16。9米,內設圓柱式螺旋梯。底層為 軒敞典雅的環形大廳,四周是雕花鏤空的金花窗,二三層則為環繞式 圓廊。登此遠眺,港城雄姿,盡收眼底。
毓璜頂公園又名“小蓬萊”,位於煙臺市芝罘區中心,一山孤出, 海拔72米。山上殿宇恢弘,閣樓高聳,林木蒼翠,鬱鬱蔥蔥,為煙臺 市區著名風景遊覽區之一。現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毓璜頂原名“玉皇頂”,根據毓璜頂碑文記載:清朝光緒十九年 (1893)重修玉皇廟時,當地一名叫劉次垣的文人,他認為用玉皇大 帝的名字命名此山,既不雅,也反映不出這裡的優美特點,於是提議 更名為毓璜頂,沿用至今。
“毓”是生育的意思,“璜”是玉器,形容這 裡環境優美。這樣一來,“毓璜”二字既與原來“玉皇”二字諧音,又能形容這裡的優美,於是就有了 “毓秀鍾靈地不愛寶,璜琮璞玉山自生輝”的詩句。毓璜頂公園就因“毓璜頂”而來。山頂玉皇廟,女牆環繞,獨成院落。
該廟距今已600餘年,經明、清兩代多次拓修,始成今日規模。廟堂分前、毓靖頂公園大門 ▲中、後3進,由山門、中殿、後殿和東西兩廂組成,錯落有致,古樸典 雅。在山門兩側,各有鐘鼓樓1座,飛簷斗拱,十分雄健。中殿坐北 朝南,雕樑畫棟,氣勢宏偉,內供玉皇大帝塑像。
殿前東西兩廂分列, 西廂為道士居所,東廂系會客廳。後殿建於清同治五年(1866),系 候客廳。據記載,李鴻章於光緒年間來煙臺時曾下榻於此。玉皇廟東門外有小蓬萊石坊1座。坊為木石結構,設計新穎,通 體玲瓏剔透。廟東側是小蓬萊閣。閣依東廂後牆而立,面朝正東。
據碑文記載,此閣建於光緒二年(1876)。當時的登萊青道道臺(即 道員)龔易圖將自家珍藏的沉香木呂洞賓雕像搬來供奉。所以,小 蓬萊閣又稱呂祖廟。閣前有一處綠樹掩映、曲徑通幽的小花園。園 東北角有向若亭,亭內石几石凳,雅然清幽。玉皇廟西側為始建於 1983年的玉皇閣。
閣3層,高16。9米,內設圓柱式螺旋梯。底層為 軒敞典雅的環形大廳,四周是雕花鏤空的金花窗,二三層則為環繞式 圓廊。登此遠眺,港城雄姿,盡收眼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