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四章哥
-
2 # 袁袁袁639
清朝的科舉考試沿襲明朝,基本相同,科舉考試先要進行童生的考試,童生就是兒童的“童”。童生不一定都是小孩,有的12歲左右,大的六七十歲,凡是考取之前都算童生。 童生考試 縣考,在縣裡,由知縣主持。考取之後,再進行府考,由知府主持。又考取之後再進行院考,就是由省的學政主持,學政相當於今省教育廳的廳長。經過縣考、府考、院考,都合格了,成為秀才,就是優秀的人才。秀才有資格參加縣學或者府學生員,就是學生 學員。他們取得這個身份之後,才有資格參加正式的科舉考試。也可以說考秀才,是正式科舉考試之前的一個前奏和準備,或者叫做資格。
-
3 # 歷史研究森
這是一個有關清代考試模式的問題,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要先了解清朝的科舉考試是怎麼來的。所謂打仗靠武將,治國靠文將。清朝推翻明朝入關以後,其急需選拔一批人才來協助管理國家,這個時候光靠他們自己的八旗子弟是遠遠不夠的,那就需要找到一個合適的選拔模式,最後經領導人決定沿襲明朝的科舉考試(Ps:明朝的文官集團還是很厲害的)。
一、何為童生
大家初看到童生一詞時,可能會以為是年齡不大的考生,因為現在“童”代表兒童。但是在清朝童生並不一定是年輕的考生,有的童生可能十二三歲,而有的童生可能就是六七十歲。這個界定範圍是以是否考取秀才為準的。
二、考取功名之路
作為一名童生首先要參加的考試是縣考,考點在縣內,主考官為知縣。考中之後繼續參 加府考,主考官為知府。再考中之後繼續參加院考,主考官為所在省的學政(Ps:學政類似於現在的省教育廳廳長,現在就是考到大學了也難以見到哦)。一個童生經過了縣考、府考、院考以後才能成為大家所熟悉的秀才,而秀才也只是能參加正式科舉考試的一個報名資格而已,可想在之前想考取功名是多麼的不易。
1.參加縣試,府試,院試的都叫童生;2.這三種考試都要考,先縣試,後府試,再院試,前二者是第三者的預備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