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細講故事

    禮服是明代后妃的朝、祭之服,皇后在受冊、謁廟、朝會等重大禮儀場合穿著禮服。洪武元年,朝廷參考前代制度擬定皇后冠服,以褘(huī)衣、九龍四鳳冠等作為皇后禮服。洪武二十四年對冠服制度進行了修改,定皇后禮服為九龍四鳳冠、翟衣、黻(fú)領中單等,此後一直沿用。九龍四鳳冠 即皇后禮服冠,明初參考宋代皇后龍鳳花釵冠而設計,所用飾件雖不如宋代鳳冠之繁多,但整體仍十分華麗。《明會典》對禮服鳳冠的細節做了詳細記錄(永樂三年制度): “九龍四鳳冠,漆竹絲為圓匡,冒以翡翠。上飾翠龍九、金鳳四,正中一龍銜大珠一,上有翠蓋,下垂珠結,餘皆口銜珠滴;珠翠雲四十片;大珠花十二樹(皆牡丹花,每樹花二朵、蕊頭二個、翠花九葉);小珠花如大珠花之數(皆穰<rang>花飄枝,每枝花一朵、半開一朵、翠葉五葉);三博鬢(左右共六扇),飾以金龍、翠雲,皆垂珠滴;翠口圈一副,上飾珠寶鈿(diàn)花十二,翠鈿如其數;托里金口圈一副。” 鳳冠用漆竹絲編成圓形冠胎,表面冒以翡翠紗。冠頂原定用翠龍九條、金鳳四隻,但從明代皇后禮服畫像和出土實物看,冠上的龍都為金質,鳳則用點翠。明初鳳冠正中為一條大龍,口銜大珠一顆,珠上有翠蓋,下垂珠結一串,其餘龍鳳口中銜有珍珠寶石製成的珠滴。冠身上部鋪有四十片點翠鑲珍珠的如意雲。下飾大珠花十二樹,即用珍珠串成牡丹花,兩朵為一樹,飾有蕊頭二個、點翠花九葉。小珠花(飄枝花)十二枝,每枝有珠花一朵、半開一朵、翠葉五葉。大珠花綴於冠身下部、口圈上沿,小珠花在大珠花之上,綴於珠翠雲之間。冠底口沿外側為翠口圈,上綴珍珠寶石鈿花及翠鈿各十二個,托里鑲金口圈一週。博鬢安在鳳冠後部,前端如橢圓形,往後漸收,左右各三扇,嵌在金鈒龍吞口中,每扇上皆飾有金龍、翠雲、珍珠等。博鬢朝向下方(或前方)一側的邊沿綴有珠絡,並垂珠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被蜈蚣爬過身體會有不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