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896409523303
-
2 # 使用者1740050079327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名言。
白話譯文:自己不希望他人對待自己的言行,自己也不要以那種言行對待他人。
這句話和老子的“無為而治”有些相似,大概就是“恕”了。自己不喜歡,也不要給對方增添煩惱。
春秋時期,孔子的學生仲弓問孔子如何處世才能合乎仁道?孔子立即回答道:“一個人待人接物要嚴肅認真對待,自己不喜歡的事不要強加給別人,不論在朝在野都不要去發牢騷。”仲弓感謝道:“我雖遲鈍,但一定要牢記先生的話。”
擴充套件資料:
自己不願承受的事也不要強加在別人身上。“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最早由儒家始祖孔子的一種準則。也就是,你要求別人做什麼時,首先自己本身也願意這樣做,或你本身也做到如別人這樣了,那麼你的要求才會心安理得;通俗理解就是,自己做不到,便不能要求別人去做到。
這句話所揭曉的是處理人際關係的重要原則。孔子所言是指人應當以對待自身的行為為參照物來對待他人。人應該有寬廣的胸懷,待人處事之時切勿心胸狹窄,而應寬宏大量,寬恕待人。倘若自己所不欲的,硬推給他人,不僅會破壞與他人的關係,也會將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確實應該堅持這種原則,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體現。人生在世除了關注自身的存在以外,還得關注他人的存在,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切勿將己所不欲施於人。
一、可以這樣說:子曰:苟正其身矣,於從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二、擴充套件知識: 1、出處:《論語》。 2、翻譯:孔子說:“如果端正了自身的行為,管理政事還有什麼困難呢?如果不能端正自身的行為,怎能使別人端正呢?” 3、引申: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也可以解釋為你自己如果作不到,憑什麼去要求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