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河妙手

    三伏天是中國獨有的民俗,他的歷史久遠,據考起自春秋戰國時期的秦國。公元前676年,秦德公二年,秦德公設立伏日。什麼意思呢,簡單說,就是盛夏來臨,人們最好都隱伏起來,以避開酷暑。

    伏,就是要向狗一樣趴著,嗯,這是大河我編的,咱也皮一下。

    秦德公肯定不會想到,在之後的2500年來,三伏天居然深刻的融入到華人的生活中。

    那麼,三伏天的具體時間如何確定哪?

    秦國是虎狼之國,各諸侯當然並不買賬。但是,當秦朝統一中國後,形式就不一樣了。人們特別重視三伏天的風俗。但是,對於如何確定三伏天的具體時間,民間沒有統一。一直到漢朝,朝廷也沒有統一的規定。

    設立伏日的本意就是避暑,於是乎,便要求各地,可以根據本地的氣候現狀靈活選擇伏日,不必求同。 注意,這時候,三伏天就是各地自行規定,根據當地炎熱的氣候來定。

    後來,隨著皇權的逐步加強,以及天文學經驗的不斷積累。伏日的計算逐步就明確了。以農曆為準,“夏至三庚”,即在夏至後,從第3個“庚”日開始算起,初伏10天;夏至日的第四個庚日叫做中伏(10天,也有20天),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則是末伏,也是10天。以今年為例。2018年,夏至到立秋之間有5個庚日,6月27日庚寅,7月7日庚子,7月17日的庚戌,7月27日庚申,8月6日庚午日,8月7日立秋。

    所以,7月17日初伏,7月27日中伏,8月16日末伏,8月26日出伏。

    說了這麼多,你會計算了嗎?

    有的人覺得,這些天干地支,看起來就暈,就算會計算了,又有什麼卵用!

    其實,在你的血液裡,就蘊含著中國傳統文化的基因,當你每天都在琢磨的時候,在未來的某一天,你會突然感覺到,一理通百理融,這種美妙就象醍醐灌頂一樣,一下子就開悟了。

    這也許就是生命密碼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高德地圖ar導航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