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請放心,這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並且有一個專業名稱:生理性震顫。生理性,顧名思義,這是正常人在緊張、勞累、恐懼時,表現出的肢體快速抖動。而在安靜、休息時這種表現會消失。 我們可以回想或設想一下:當你第一次登臺演講,一萬觀眾,聚光燈,鴉雀無聲,評委用針一樣的目光盯著你……或者你從沒談過戀愛,而心中愛慕的女神突然主動約你看電影、喝咖啡,如果此時雙手發抖,這屬於再正常不過的現象了。 那為什麼會這樣?一般來說,我們人體如果要運動,就需要神經指揮肌肉收縮。這個過程異常複雜,首先需要在額前部的腦回發出最高意識指令,然後腦額葉的中央前回發出直接訊號,傳遞到脊髓前角,脊髓再發出神經元到肌肉,最後肌肉收縮。這個過程解決了人體能不能隨意動的問題。 另外,在小腦、基底節、中腦、橋腦(額橋束)、耳、脊髓等神經組織的參與下,還要調整肌肉的力量,這塊肌肉何時收縮,收縮力量多大;何時舒張,舒張程度多少。這樣就解決了運動精準和協調的問題。 指令傳遞到肌肉時,鈣離子會流入神經軸突,然後乙醯膽鹼會從神經末梢釋放,與神經肌接頭的肌膜乙醯膽鹼受體結合。受體與遞質結合後,離子通道會開放,鈉離子會內流,然後肌細胞的鈣離子釋放,與肌鈣蛋白結合,粗肌絲細肌絲滑動,再然後肌肉收縮。這個過程要消耗很多三磷酸腺苷(ATP)。經過這一系列複雜的過程(真實世界約0.2秒左右),肌肉實現有力的收縮。 而假如正常人體活動可能要每分鐘收縮100次,可是你今天每分鐘收縮了1000次。此時,神經末梢的遞質、離子均不穩定,更加容易去極化,所以肌肉的收縮就不再穩定了。結果就是發生生理性震顫。 當然,這是人在正常情景下的生理性震顫,與病態的靜止性震顫、特發性震顫、意向性震顫及撲翼樣顫抖等有很大的區別。簡單而言,前者正常人可以有,後者只在疾病時出現。本文來自:《科技生活》週刊
首先請放心,這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並且有一個專業名稱:生理性震顫。生理性,顧名思義,這是正常人在緊張、勞累、恐懼時,表現出的肢體快速抖動。而在安靜、休息時這種表現會消失。 我們可以回想或設想一下:當你第一次登臺演講,一萬觀眾,聚光燈,鴉雀無聲,評委用針一樣的目光盯著你……或者你從沒談過戀愛,而心中愛慕的女神突然主動約你看電影、喝咖啡,如果此時雙手發抖,這屬於再正常不過的現象了。 那為什麼會這樣?一般來說,我們人體如果要運動,就需要神經指揮肌肉收縮。這個過程異常複雜,首先需要在額前部的腦回發出最高意識指令,然後腦額葉的中央前回發出直接訊號,傳遞到脊髓前角,脊髓再發出神經元到肌肉,最後肌肉收縮。這個過程解決了人體能不能隨意動的問題。 另外,在小腦、基底節、中腦、橋腦(額橋束)、耳、脊髓等神經組織的參與下,還要調整肌肉的力量,這塊肌肉何時收縮,收縮力量多大;何時舒張,舒張程度多少。這樣就解決了運動精準和協調的問題。 指令傳遞到肌肉時,鈣離子會流入神經軸突,然後乙醯膽鹼會從神經末梢釋放,與神經肌接頭的肌膜乙醯膽鹼受體結合。受體與遞質結合後,離子通道會開放,鈉離子會內流,然後肌細胞的鈣離子釋放,與肌鈣蛋白結合,粗肌絲細肌絲滑動,再然後肌肉收縮。這個過程要消耗很多三磷酸腺苷(ATP)。經過這一系列複雜的過程(真實世界約0.2秒左右),肌肉實現有力的收縮。 而假如正常人體活動可能要每分鐘收縮100次,可是你今天每分鐘收縮了1000次。此時,神經末梢的遞質、離子均不穩定,更加容易去極化,所以肌肉的收縮就不再穩定了。結果就是發生生理性震顫。 當然,這是人在正常情景下的生理性震顫,與病態的靜止性震顫、特發性震顫、意向性震顫及撲翼樣顫抖等有很大的區別。簡單而言,前者正常人可以有,後者只在疾病時出現。本文來自:《科技生活》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