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知易用難

    有為和無為是一個整體,並不能完全的分別開來,因為它實際就是陰陽的兩面,有時偏陰“有為”,有時偏陽“無為”。

    簡單的說兩個例子,便於理解,也請高明之士指點一二。

    農業集體制,地要怎麼種,種多少,細緻到苗的間距都有明確的要求,這種偏(有為)

    後來土地分給個人,國家給你地,你愛怎麼種怎麼種,這就偏向(無為)。

    這是有為向無為轉換的例子。

    第二個講的婚姻,談戀愛的時候偏向(無為),到要結婚了就偏(有為)

    這是無為向有為轉換的例子。

    萬物在天地之間自由發輝能力生長,這叫無為,又以寒暑,四季,晝夜等來約束萬物的生長又是有為

    無為之中是有為

  • 2 # 臨沂王義濤律師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探討一個深入的問題,首先一定要對名詞進行框定含義,不然就會陷入問題都還沒開始搞清楚,就說了一大通似是而非的話。就這個問題而言,提問者是把無為 有為作為一對矛盾來看,當作一對矛盾看,其實也就是沒有深刻理解有為 無為。連問題所涉及的名詞的含義都沒搞明白,那麼自己到底提了一個什麼問題,其實也就是稀裡糊塗的。

    我就撿一個角度來回答吧,有為 無為不矛盾,是相通的。這個結論是建立在如下的概念框定之上。無為,即是遵循客觀規律,不妄為,煉道修仙是無為,爬雪山 過草地 萬里長征也是無為。為什麼?因為都是遵循了客觀規律啊。煉道修仙是遵循了身體潛能的規律;爬雪山 過草地 萬里長征是遵循了人類發展規律。特別是後一個,看似飢寒交迫 力挽狂瀾,其實也是無為。以上就是對無為概念的解析。

    有為,就是認識客觀規律後,或者靜靜等待,或者謀定後動,或者振臂一呼,或者寫詞作畫等等,所有能看到的符合客觀規律的任何行動都是有為。

    將有為和無為概念如此框定,就能理解為何《道德經》裡說 “有”是從“無”中生出來的。無即是沒有任何先驗的邏輯,傾聽無處不在的客觀規律。而有為,就是依客觀規律 實事求是行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色素痣需要去除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