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純鈞LHGR

    其實,脾溼熱與脾虛寒,最大的區別就是關聯的臟器有所不同。

    脾溼熱一般關乎心、肝;脾虛寒多關乎肺、胃、腎。

    脾溼熱者,溼與熱合併入侵人體,又因飲食不節,或情志因素,損傷脾胃,脾不化溼,鬱久而化熱。

    在五臟五行中,脾屬土,心屬火,肝屬木,而熱證中,木生火,火生土。

    肝藏血,脾主運化水谷精微而生血。如脾虛影響血的生成,可導致肝血不足,出現頭暈、目眩、視物不清等。肝喜條達而惡抑鬱,若肝氣鬱結,橫逆犯脾,可出現腹痛、腹瀉等。

    脾所運化的精微,需要藉助血液的執行,才能輸佈於全身。而心血又必須依賴於脾所吸收和轉輸的水谷精微所生成。另方面,心主血,脾統血,脾的功能正常,才能統攝血液。若脾氣虛弱,心有伏火,脾有溼熱,流注經絡,脾經溼熱上蒸,可導致血不循經。

    故而,脾溼熱一般起病急,患者自覺灼熱,且有心煩、關節痠痛、胸脅悶脹,納呆,口苦咽乾、舌質紅、舌苔黃膩的共同表現。

    脾溼熱者,臨床常用藿樸夏苓湯,關乎心,常用竹葉瀉心湯;關乎肝膽,常用龍膽瀉肝湯;下注大腸、膀胱,常用白頭翁湯、八正散;有痺證者,常用白虎加術湯。

    脾虛寒者,多關乎肺、胃、腎。這是因為,肺主肅降,通調水道,使水液下歸於腎。腎主水液,經腎陽的蒸化,使清中之清,上歸於肺,依靠脾陽的運化,共同完成水液代謝的功能。肺、脾、腎三髒,一髒功能失調,均可引起水液媚留而發生水腫。肺主呼吸,腎主納氣,兩髒有協同維持人身氣機出入升降的功能。

    脾陽依靠腎陽的溫養,才能發揮運化作用。腎陽不足,可使脾陽虛弱,運化失常,則出現黎明洩瀉,食谷不化等症。反之,若脾陽虛衰,亦可導致腎陽不足,出現腰滕廢冷、水腫等。

    脾胃虛寒者,因飲食不化,停滯胃中,所以要溫中和胃、健脾補益、降逆理氣,臨床常用六君子湯、理中丸;脾腎虛寒者,因腎居下焦而善逆,中氣虛寒,寒水上泛,所以多溫補降逆,臨床在脾胃虛寒的基礎上酌情用理陰煎、八味丸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蹲跳起的要求與方法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