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齊佳
-
2 # 平庸60
《老人與海》描寫老漁夫聖地亞哥出海捕魚,治服大馬林魚後,返航途中又遇到大鯊魚的劫掠,又同鯊魚進行驚險的搏鬥。作品的象徵意涵很豐富,隱喻很多,引人遐思。總體上看,作者把大馬林魚象徵人生的理想和目標,把這個目標隱喻為人作為生命體不可或缺的慾望。鯊魚的設定,則告訴人們,所有的人生目標,也可能成為別人的目標,從而被爭奪或劫掠,甚至因此而出現悲劇的結果。那麼人們應該怎麼去面對獲得和失去?大海就像變化無常的人類社會,我們做為“漁民”無法擺脫走向大海,無法擺脫從海上獲得生活資源,這是不爭的事實,哪怕你已經是一個行將就木的老人!聖地亞哥是人類中熟知相關經驗的好手,可以把他當成勇士、強者、英雄、硬漢的代表!他明顯知道在與眾多力量搏擊時,可能出現的各種結果,但他仍然不放棄任何希望。他的經歷象徵人類雖然無法擺脫絕望,卻仍然與厄運不斷的抗爭,試圖用行動改變絕望的命運。
其實,人類的精神境界是相通的,我們國家從古至今很多作品都傳承這種精神,比如《愚公移山》、《夸父追日》等。
但是對文學作品的理解,因人而異。好的文學作品內涵豐富,核心思想和它的外延是一個極為廣闊的“世界”,這也是它廣為流傳的一個要素。它就像一個多稜鏡,在不同的角度觀察,會有不同的色彩映照到的眼中,並與你的心靈產生共振、共鳴。這因人的差異性而產生差異,於是有的人覺得好,有的人覺得不好!有的人覺得難,有的人覺得易!
其實,如果你是一個文學愛好者,你可以研究一下海明威的生平,全面的瀏覽一下他一生的主要作品,你可能會發現他的思想軌跡。每一部作品都有它的出處,都有它的社會大背景。《老人與海》的創作地是古巴,1951年,一個美華人在古巴寫了這樣的一部虛構的中篇小說,他的思想基礎一定是建立在社會現實中的。如果你想研究,就去了解一下那個時期,兩個國家發生了什麼吧!
如果你只是一個喜歡閱讀的人,那就基於你現在的思想基礎,儘量的去思考就好,沒有必要糾結。你覺得很難理解,是因為你給自己預設了一個很高的目標,你自己覺得它應該十分深奧罷了!其實它只是委婉的講了一個普遍存在的簡單的道理,不要忘了——“大道至簡”!
-
3 # 淡然-毅
海明威寫的是老漁翁與大魚和鯊魚搏鬥的故事,表面上是謳歌一種拼搏精神。但是暗喻的卻是人類社會殘酷的爾虞我詐、你死我活的鬥爭現象,西方政客看懂了。所以迎合了霸權政治的青睞,得了諾貝爾獎。而海明威反而痛苦了,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
4 # 行者
老人每取得一點勝利都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最後遭到無可挽救的失敗。但是,從另外一種意義上來說,他又是一個勝利者。因為,他不屈服於命運,無論在怎麼艱苦卓絕的環境裡,他都憑著自己的勇氣、毅力和智慧進行了奮勇的抗爭。大馬林魚雖然沒有保住,但他卻捍衛了“人的靈魂的尊嚴”,顯示了“一個人的能耐可以到達什麼程度”,是一個勝利的失敗者,一個失敗的英雄。這樣一個“硬漢子”形象,正是典型的海明威式的小說人物。
海明威在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硬漢子”形象。他們多是拳擊家、鬥牛士、漁夫、獵人、戰士等下層人物,生活貧困,屢受挫折,但他們始終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堅強的意志力,始終保持人的尊嚴和勇氣。在他們身上,具有一種不屈不撓、堅定頑強,面對暴力和死亡而無所畏懼,身處逆境而不氣餒的堅強性格。正如肖恩#奧弗萊因所說:海明威小說的主題是“人的本質,人的努力和奮鬥,人的追求和痛苦,人的信仰和掙扎,人的倔犟和價值,人的聰明和命運,人的膽略和氣魄,人的尊嚴和靈魂,”即使失敗了,也要坦坦蕩蕩,不失重壓下人的“優雅風度”。無論處在順境還是逆境,自然或是社會中,人應該正視現實,接受一切並超越它,繼續自己的人生之旅。縱然面對死亡,也要漠然處之,寧折勿彎,這是聖地亞哥所執著的人生要義,也是《老人與海》的哲理閃光。海明威塑造的一系列“硬漢”形象的理論與思想基礎是行動哲學。它主要以主體的行動為表達方式,用主體的行為和動作展示其豐富的內涵。他所揭示的是肉體和精神的永恆生命力來自於不斷運動的驅動力,強調的是在深沉的行動中鍛造有價值的靈魂,他們用行動來顯示自己的勇敢、冷靜、果斷、頑強和不畏任何強大力量的主體意識。他們所遵循的真理是“命運總是與人作對,人不管如何努力拼搏,終不免失敗。儘管如此,人還是要苦苦奮鬥,並儘量保持自己的尊嚴,他在肉體上可以被打垮,但在精神上永遠是個強者。” [4]
《老人與海》中的老人聖地亞哥在海上經過三天精疲力竭的搏鬥,最終拖到海岸上的是一副巨大的魚骨架子,事實上,老人是一無所獲的勝利者。而且今後人們也無法相信這位身衰力竭的老人,能夠戰勝奔騰不息的大海。在海明威看來,人生是一場打不贏的戰爭,就像老人那張“用好多面粉袋子補過的舊帆,看上去就像一面永遠失敗的旗幟”。但老人卻始終沒有停下行動的腳步,是一種面對巨大悲哀的追求,是一種面對死亡和失敗的追求,而這種追求同樣是頑強的、執著的。由此我們在桑提亞哥身上看到了詩人的尊嚴和巨大的精神力量,而且給讀者帶來強烈的審美效應:使我們深刻地認識到人的生命的有限和人的追求的無限之間的矛盾。在人生的道路上,誰不經受一些挫折和失敗?此時是繳械投降呢?還是頑強拼搏呢?聖地亞哥給我們的啟示是:積極的進取和行動,是必然失敗面前的不屈不撓的行動,人生的價值和意義就在於行動本身。所以,海明威為他所鍾愛的硬漢們找到了靈魂,這靈魂就是人類亙古不變的永恆價值——與命運作殊死抗爭的悲壯與崇高。在聖地亞哥身上表現的是一種深沉而強烈的悲而壯的生命悲劇意識,這完全是古希臘悲劇精神的現代迴響。儘管海明威筆下的人物都是悲劇性的,但他們身上卻有著尼采“超人”的品質,泰然自若地接受失敗,沉著勇敢地面對死亡,這些“硬漢子”體現了海明威的人生哲學和道德理想,即人類不向命運低頭,永不服輸的鬥士精神和積極向上的樂觀人生態度。海明威用象徵性的寓言向我們昭示了跨越時空的人類永恆的自我求證意識。
回覆列表
海明威一向以文壇硬漢著稱,他是美利堅民族的精神豐碑。中篇小說《老人與海》標誌著他獨特創作風格的形成,該作品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他的這部作品講的故事很簡單,沒有曲折複雜的情節,卻給人許多聯想和啟發,透視著深刻的哲理。
“你可以毀滅它,但永遠不能打敗它”。這是美國作家海明威的名言。實際上在他的作品《老人與海》中,我有所體會的就是一種不服輸的精神。作品圍繞一位古巴老漁夫桑地亞哥與一條巨大的馬林魚在離岸很遠的灣流中搏鬥而展開的故事講述。
主人公在連續84天沒打到魚後,第85天一條從沒見過的大馬林魚上了他的漁鉤,他們相互爭鬥了兩天一夜,老漁民終於殺死了這條大魚,他成了暫時的勝利者。
當他精疲力竭並以勝利者的喜悅心情返航時,遭遇成群鯊魚,老人使出渾身解數和鯊魚搏鬥,可殺不盡所有鯊魚,最終,從來不服輸的老人桑地亞哥疲憊沮喪地拖回了一個僅剩下骨架的大馬林魚。
文中體會最深的,精神是不可戰勝的。什麼樣的勝利都是暫時的,都不是永遠的,只有精神是永存的。桑地亞哥能夠堅持84天不放棄,能夠與大馬林魚角力二天一夜,除了他的體力外,就是他的毅力和精神。
同時從另一個角度認為,人的貪心不可太大。捕獲一條大魚固然可喜,但是,這條魚太大了,大的讓這位老人無法拿回,成果難以變成現實。猶如生活中有些人無限制貪婪地積累財富,最終可能一無所獲。綜上,萬物皆逝,精神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