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浮沉如夢她老公
-
2 # 使用者1376015788947
宣統皇帝溥儀只有一個父親,就是載灃。 愛新覺羅·載灃[zǎi fēng](1883—1951年),字“伯涵”,號“靜雲”,晚年自號“書癖”,改名“載靜雲”,清攝政王。滿族,醇親王愛新覺羅·奕譞的第五子,道光帝之孫,光緒帝之同父異母弟,宣統帝之父。生於清光緒九年正月初五日(1883年2月12日)北京太平湖醇親王府內。 光緒十六年(1890年)襲王爵,成為第二代醇親王。因義和團運動中德國公使克林德在北京被殺,他於1901年被委派充任頭等專使大臣赴德國道歉謝罪,拒絕德皇跪拜要求,堅持大義。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任軍機大臣。同年11月其子溥儀入承大統,載灃任監國攝政王。次年代理陸海軍大元帥。因此,在清朝的最後三年中(1909年—1911年),他是中國實際的統治者。宣統三年八月(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發,被迫辭去攝政王職,閉門家居,次年他被迫同意兒子溥儀退位。 1928年,遷往天津幽居,後又去東北,拒絕日本人勸降之要求,並怒斥其子溥儀投靠日本,之後返回關內居住。解放後,載灃將醇王府貢獻給人民政府以作公用。1951年初,因多年老病感受風寒,於2月3日病故。
宣統皇帝溥儀在宮內宮外,共有“三父七母”。“三位父親”:一位是生身父親醇親王載灃,一位是同治皇帝(過繼給同治為嗣子),再一位是光緒皇帝(過繼給光緒為嗣子)。還有“七位母親”:第一位是生身母親瓜爾佳氏,第二位是庶母鄧佳氏,第三位是同治帝瑜妃赫舍里氏,第四位是同治帝王旬妃阿魯特氏,第五位是同 治帝王晉妃西林覺羅氏,第六位是光緒皇后葉赫那拉氏(隆裕太后),第七位是光緒瑾妃他他拉氏。溥儀進宮後,離開生母,便被隆裕皇太后(光緒皇后)撫養,實際上是乳母王焦氏照料,一直用乳汁餵養溥儀。宣統在母親眾多卻沒有母愛的環境中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