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貼是透過穴位貼敷,借艾灸貼自體發熱的溫和熱力,並中和藥物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實現溫經通絡、祛溼逐寒、調和氣血等作用。艾灸貼熱貼面溫潤、黏著,具有極佳的通透性,使用起來非常方便而且貼敷的感覺也很舒適。
艾灸的灸療用藥情況,雖比不得內治法豐富,但從各種隔物灸及太乙、雷火針灸在臨床應用的情況看也可窺灸療辨證論治之一斑。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灸療主要原料艾的功能。清代吳儀洛在《本草從新》中說:“艾葉苦辛,生溫熟熱,純陽之性,能回垂絕之亡陽,通十二經,走三陰,理氣血,逐寒溼,暖子宮,止諸血,溫中開鬱,調經安胎,……以之艾火,能透諸經而除百病。”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離開了艾,灸療學就不存在了。灸療作用於人體主要表現的是一種綜合作用,是各種因素相互影響、相互補充、共同發揮的整體治療作用。
首先,灸療的治療方式是綜合的。如冬病夏治,以白芥子等藥物貼敷膻中、肺俞、膏肓治療哮喘的化膿灸,以及以隔附子餅灸腎俞等穴的抗衰老等,其方式即包括了局部刺激(區域性化膿灸、隔物灸)、經絡腧穴(特定選穴)、藥物諸因素,他們相互之間是有機聯絡的,並不是單一弧立的,缺其一即失去了原來的治療作用。
其二,治療的作用是綜合的。灸療熱的刺激對區域性氣血的調整,艾火刺激配合藥物,必然增加了藥物的功效,芳香藥物在溫熱環境中特別易於吸收,艾灸施於穴位,則首先刺激了穴位本身激發了經氣,調動了經脈的功能使之更好地發揮行氣血、和陰陽的整體作用。
其三,人體反應性與治療作用是綜合的。治療手段(灸療)——外因只能透過內因(人體反應性)起作用,研究人員發現,相同的灸療對患相同疾病的患者,其感傳不一樣,療效也不盡相同,究其原因,就是人體的反應性各有差異。以上諸因素,在中醫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思想指導下,臨證進行合理選擇,靈活運用,方能發揮灸療最大的效能。
艾灸貼是透過穴位貼敷,借艾灸貼自體發熱的溫和熱力,並中和藥物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實現溫經通絡、祛溼逐寒、調和氣血等作用。艾灸貼熱貼面溫潤、黏著,具有極佳的通透性,使用起來非常方便而且貼敷的感覺也很舒適。
艾灸的灸療用藥情況,雖比不得內治法豐富,但從各種隔物灸及太乙、雷火針灸在臨床應用的情況看也可窺灸療辨證論治之一斑。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灸療主要原料艾的功能。清代吳儀洛在《本草從新》中說:“艾葉苦辛,生溫熟熱,純陽之性,能回垂絕之亡陽,通十二經,走三陰,理氣血,逐寒溼,暖子宮,止諸血,溫中開鬱,調經安胎,……以之艾火,能透諸經而除百病。”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離開了艾,灸療學就不存在了。灸療作用於人體主要表現的是一種綜合作用,是各種因素相互影響、相互補充、共同發揮的整體治療作用。
首先,灸療的治療方式是綜合的。如冬病夏治,以白芥子等藥物貼敷膻中、肺俞、膏肓治療哮喘的化膿灸,以及以隔附子餅灸腎俞等穴的抗衰老等,其方式即包括了局部刺激(區域性化膿灸、隔物灸)、經絡腧穴(特定選穴)、藥物諸因素,他們相互之間是有機聯絡的,並不是單一弧立的,缺其一即失去了原來的治療作用。
其二,治療的作用是綜合的。灸療熱的刺激對區域性氣血的調整,艾火刺激配合藥物,必然增加了藥物的功效,芳香藥物在溫熱環境中特別易於吸收,艾灸施於穴位,則首先刺激了穴位本身激發了經氣,調動了經脈的功能使之更好地發揮行氣血、和陰陽的整體作用。
其三,人體反應性與治療作用是綜合的。治療手段(灸療)——外因只能透過內因(人體反應性)起作用,研究人員發現,相同的灸療對患相同疾病的患者,其感傳不一樣,療效也不盡相同,究其原因,就是人體的反應性各有差異。以上諸因素,在中醫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思想指導下,臨證進行合理選擇,靈活運用,方能發揮灸療最大的效能。